淺談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論文1200字

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動力。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篇一:

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求進步。並告誡我們,人生最大的空虛莫過於精神的空虛。因此,作為青年知識分子的我們,在人生追求方面,首先要追求知識與真理,這是青年知識分子最重要的追求,只有不斷地求真,才能得到真正的進步;其次,在人生追求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尚的追求,要摒棄低級趣味的追求。

1. 理想

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的嚮往和追求,或者說是一個人所嚮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觀形象。

理想是一個人追求和奮鬥的目標。如當你問一名中學生的理想時,他的回答可能是,將來要成為一各科學家、或工程師、或作家等。科學家、工程師、作家就是中學生們積極嚮往和追求的目標和對象,這些目標和對象體現著中學生們的個人願望,並且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和未來。在這裡,理想是與一個人的願望相聯繫,是對未來的一種構想,它住往和目前的行動不直接聯繫。但理想與現實生活又是相聯繫的,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對象和現象如果符合個人的需要,與個人的世界觀相一致,這些現實的因素就會以個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現出來,理想總是對現實生活的重新加工,捨棄其中某些成分,又對某些因素給予強調的過程,但它必須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為基礎,符合客觀規律。例如,電影編導在塑造一個理想人物時,這個人物既是編導對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再加工、再取捨,使這個人物符合編導的願望;但這個人物又必須符合客觀規律性,與現實的生活環境相融合,否則這個人物就會成為表面上的“高大全”,實質上的“假大空”,不可能真正成為有血、有肉、有個性的典型人物。

從一個人理想的內容來看,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個人理想是對個人未來的構想和希望,它包括職業理想、道理理想、生活和家庭的理想;社會理想是對美好的社會制度的追求和嚮往。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繫的,其中社會理想是處於最高層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並制約著個人理想,個人理想又是社會理想的具體體現。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社會理想,而僅追求自己脫離社會實際的個人理想,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也是一種低層次的理想;反之,如果僅有社會理想而沒有個人理想,也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

一個人的理想往往受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形成和發展起來。一般來說,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視野的開闊、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依次減弱,社會的影響逐步增大,而且理想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水平。我國的一些心理工作者把中學生的理想形式從認識角度分為三種發展水平:一是初級水平,即具體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低年級學生;一種是中級水平,即綜合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中年級學生;一種是較高級水平,即概括性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高年級學生身上。也就是說中學生的年齡越大,年級越高,他們的理想層次越高。

而對於中學生理想傾向性發展水平,我國的心理工作者通過問卷、直接對話、分析研究,把中學生的理想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理想膚淺、模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例如,“我對未來沒有什麼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過日子”,“我以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還不太清楚”等。這種心態的出現與這一階段青少年年齡、知識與身心發展水平有關,由於思想還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們尚缺乏明確的奮鬥目標。

第二類:嚮往和憧憬未來,但自覺性不夠,有時動搖不定。例如:“家庭、老師總是鼓勵我奮發圖強,看到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也受啟發和鼓勵,可是一遇到困難又退縮。”這一類同學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還缺乏持久性和堅定性。

第三類:認為理想就是將來找個好職業。例如,“我將來就想上大學,找個理想的工作。”這一類同學把理想和職業聯繫起來,但往往又把個人的奮鬥目標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離,這就需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觀的教育。

第四類:具有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並且能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例如,在很多即將畢業的高中同學中,能樹立接受祖國挑選,服從祖國安排的思想。這類同學認識水平比較高,理想比較符合時代精神。

事實表明,目前在中學生中具有遠大理想的同學占絕大多數,這反映中學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2. 信念

信念是指一個人堅信某種觀點的正確性,並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信念是激勵一個人按照自己的觀點、原則和世界觀去行動的被意識的思想傾向,是一個人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根據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積累的知識經過深思熟慮所決定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信念具有堅定感。無數的革命先烈堅信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能夠救中國,才能使中國人民擺脫剝削和壓迫,過上幸福的生活。於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就成了他們的信仰,他們為此堅定不移、前仆後繼,哪怕為此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正是反映了這一代革命者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的堅貞不移。

信念又具有穩定感。一般來說,信念表明一個人對社會發展方向、自然規律、對一種理論觀點的穩定的、長期的看法和認可,並對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深刻的感情。一個人只有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信念的人,個性往往模糊不清,行動往往左右搖擺,動搖不定,容易在政治上、行動上出偏差。

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前蘇聯和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暫時低潮的情況下,有些人出現了“信仰危機”,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產生了疑問。在這種形勢下,教育中學生及整個青少年一代樹立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自覺抑制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腐蝕,已成了刻不容緩的政治任務。這一代中學生和青少年,也只有牢固的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才能使他們目標正確,方向明確,行動堅定,自覺地承擔起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的歷史重任。

了解掌握個性傾向性的內容和知識,對當代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確定符合社會主義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意義都是顯而易見和不可低估的。

篇二: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系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系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只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複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複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面;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路資訊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這種社會生活環境前所未有的複雜性,使人們對現實政策的評判、對社會與個人前途的期望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對各種問題尤其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興趣濃厚。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須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用理論的興趣。其次,要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將大道理講透的同時,將小道理講深,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輩子受益,從而增強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當前,由於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快捷,發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脈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加強,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