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作文教學的反思

作文教學的反思——淺談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不竭的動力。”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教育,必須為這一宗旨服務。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然而在長期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對創新能力的重視不夠。由於高考、中考的引導,我們的作文教學住往帶有應試目的。教師拚命地教學生作文應試技巧,如何安排結構,如何構思、怎樣立意等條條款款鋪天蓋地的傳授給學生,當然,我們並不是否認作文技巧的傳授,可在傳授的過程中往往帶有較大的功利色彩,結果學生的創造性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學生案桌上擺著各種樣式的諸如作文手冊、作文大全、應試秘笈等書籍。結果學生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甚者直接背範文,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應試作文氛圍使學生喪失了對知識、對科學的敬畏,喪失了寫作興趣,也喪失了對寫作本質的認識。這種現象不但違背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更與現代人才素質背道而馳。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因此,本文就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同仁交流。

一、創設自由環境

學生的作文要出成績,有所創新,離不開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才會得到施展。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針對高考、中考作文設計,根據中、高考的時間設定,學生在相當緊張的時間,相當緊張的氛圍中完成作文,甚至是在一種敵對的情緒下完成作文,其效果可想而知。結果本來沒有定法的考試作文一定要“有法可依”,把千千萬萬的學生束縛在陳規陋習中間。當然,這並不是鼓勵學生養成拖沓的習慣,只是希望學生在一種平和、輕鬆的心情下去認真完成作文,給學生觀察、收集、篩選、整理信息的時間。其實,給學生過多的束縛,條款反而會制約學生的自由發揮,泯滅學生的個性。試想,讓江南水鄉的學生去寫賽北風光,讓足不出戶的山區孩子去寫今日的科技,會寫好,會出創意嗎?我們常常聽有的教師感嘆:學生的隨筆、日記、周記等比考試作文要好得多。這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歸根到底是因為這是學生在一種自由的狀態下完成的,是在一種輕鬆的心境之下完成的。當然,寬鬆的環境還表現在學生心理的調節上,如果學生對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與其強迫完成,不如乾脆讓他不寫。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心理調節,如鼓勵、談心交流,成功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有強烈的寫作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儘可能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一種自由的狀態下完成,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寫我心”,這樣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說真話

《語文標準》明確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如果學生連說真話的勇氣就沒有,我們很難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創新,只有敢於說真話,講實話,才能談創新。因為只有學生把寫作當作是一種需要,把寫作當成是自己情感渲瀉,真情流露,價值體現,理想放飛,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的舞台時,學生的內驅力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智力中潛在東西才會湧現,創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學生

的作文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假大空”的不正之風。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一次作文,發現有許多篇寫自己父母親生病住院,甚至自己親人去世的內容。結果作文寫得空洞無文,讀起來索然無味。這不能不說是“假大空”思想對學生的一種影響。如果這種風氣不能及時止住,對社會的危害是無窮的,六十年代的浮誇風已給人們的記憶留下了傷痛,我們不希望那樣的悲劇重演。試想,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連講真話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能指望他有什麼創新,就更別說能為社會有所作為了。當然導致學生不敢講真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教師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有忽視學生講真話的現象,本來學生講的是實話,由於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強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甚至把學生當作異端看待,予以無情地批評乃至呵斥,學生哪還敢講真話。比如教學中有這樣一篇作文,由於學校採取分層次教學,各班所使用的資料不盡相同。於是一個同學針這種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認為學校這是在歧視差生,為此表達了對學校的不滿,整個作文可謂情辭懇切,筆鋒犀利,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說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學生的作文來說更富有創造性,因為這種敢於說真話的精神和勇氣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然而遺憾的是這篇作文卻未能評為優秀作文。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性的一種扼殺。同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往往在無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遠。學生為了高分只好跟著這樣一些套話轉,能寫出真話來嗎?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提倡學生說真話,鼓勵學生講實話,為學生營造一個說真話,抒真情的平台。讓作文真正成為表現自己喜怒哀樂,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讓學生想笑就放聲笑,想哭就盡情地哭。當然,我們提倡學生說真話,絕不等於說學生在作文中所說的話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導。總之,鼓勵學生說真話,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尊重學生個性

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這是《語文課標》對作文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個性和創新從來就不是分離的,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個性是創新的前提。《課標》認為“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由於學生家庭背景的區別,生活環境的差異,加上各自閱歷的差別,因此學生的表述必然會千差萬別。這說明作文本身就應該是多樣性的。不說空話,大話這是對作文的起碼要求,而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作文才是作文的關鍵所在。然而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作文大都已變成了與個性、心靈毫不相干的東西。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願意用自己的語言,惟恐自己的想法稚嫩,不成熟。結果學生活躍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制。同一個題目,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學生寫得如出一轍,甚至有學生家長感嘆:怎么今天的學生寫的作文是我們那時的翻版?當我們冷靜思考時,這不正是我們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公式化,教條化,流程化的結果嗎?使本來應活潑,有靈氣的作文課變成了枯燥乏味,學生厭惡,逃避的災難課。

要使作文課不再成為一潭吹不起漣漪的絕望的死水,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作文課成為展示學生個性的平台。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生活,培養其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因為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也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同時還要加大自由寫作力度,減少對作文要求的繁瑣約束,通過日記、隨筆等靈活的形式讓學生的個性能夠張揚。另外應開放評價體系,提倡個性。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少扣一些無實際意義的諸如“中心不明確,立意不新穎”的大帽子。多肯定其個性,並鼓勵其與其他同學多交流。通過個性jiao流,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根據心理學上的智慧型多元化原理可知,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特長的展示,個性的張揚,必然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激發寫作的興趣,誘發出潛在的創造力。

四、放飛想像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全部的創造性都離不開想像”。“想像是一種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維方式。”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想像是創新的前提,更是創新的動力。作文教學中,要求改革命題形式,創構想象空間,擺脫定勢思維。通過想像,把概念與形象、具體與抽象、現在與未來、科學與幻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現實的自我,又能設計出未來的自我。這種想像的過程本身就應該算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試想沒有古人“飛天”的夢想,就不會有今天載人飛船的升空。只要學生能夠動腦子,善於思考,他們的創造思維就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生在已有的表象基礎上就能創造出新的形象來。學生的想像一但調動起來,就如同脫韁的野馬,弛騁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鷹,大展鴻途。有利於拓展寫作思路,使學生“看”得更遠、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飛揚,使普通的形象富有靈氣,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現力。這種釋放的思想一但放飛,就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創造力。愛迪生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可見想像力是構成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多引導學生想像,學生就會對生命有一次全新的體驗,創新的萌芽便會破土而出。

,對作文教學的反思  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續寫、改寫、構建未來等形式,給學生想像的空間,引導學生大膽想像,我們會發現學生的作文可謂五彩繽紛,其大膽的想像,豐富多采的形式,富有個性的語言讓人耳目一新。比如我在上《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後,讓學生假設菲利普夫婦遇到的是家財萬慣的于勒的場面;在上完《故鄉》後讓學生構想二十年後水生與宏兒相見的情景。結果學生寫出了許多頗有新意的作文,讓人感嘆想像之花的魅力。同時,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心理學通常認為發散式思維是創造性活動的基本過程。對同一個事物,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的思考,得出多樣性的結論,獲得新穎的感受和體驗。如在作文教學中,設計《?的斷想》《秋的遐想》《假如地球沒有重力》等題目。學生的想像讓你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你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外,作文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事物都具有複雜性,多樣性,這要求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作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逆向思維訓練不但能夠使學生對事物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避免認識的片面性,而且能夠使學生寫出的新穎的、有創意的文章,避免作文公式化的毛病。我們可以借用成語、俗語、名言佳句等引導學生的逆向思維。如設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解》《論逆境造就人才》等題目。學生往往能夠寫出一些觀點獨道,見解新奇的佳作。這樣不但幫助學生擺脫了定勢思維的限制,而且為學生的想像插上了翅膀,更為學生的創新積蓄了力量。當然,我們這兒主張學生大膽想像,絕不是要學生胡思亂想,這就需要教師正確指導。(cuibbqq@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