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

老師一直是知識豐富的象徵,然而老師也需要常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從而更好的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國中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1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扎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導入: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套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國中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2

在與孩子們相伴的日子,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在邊揣磨邊前行的路上,我的專業成長提升了一步,隨之心有點滴。如何能讓孩子們的語文能力不斷地提高?在日常教學中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我總結如下:

一、檢查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國中課堂容量大,因此,在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每一堂課剛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後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問題,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是表揚(如評選預習之星)。這樣以來,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每個孩子的心裡就像揣了一隻小兔,他們是既希望被老師點到又怕被點到。於是在一般情況下我都會請中下游的學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偶爾也請比較好的。讓那些在家裡沒有預習的學生能夠在老師檢查別的同學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認識儘量多的漢字。

二、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我深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並通過個人、小組等方法,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說、多聽、多交流、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備課時,領會生本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習的主動權實實在在地交給學生;上課時,相信學生,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關注心靈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濺,學生靈感的生髮,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達到學習的愉悅、快樂之目的。

三、利用藝術魅力,創造美麗的課堂

國中生有較強表現的欲望,特別是表演欲望、動手的欲望,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或是穿插進歌曲、遊戲,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國中語文教學是一長期的不可鬆懈的工作,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傾注所有精力和熱情,讓我們為之繼續努力!

國中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3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不少學生覺得物理難學、枯燥無味,因此物理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恰當與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物理課堂上新課的導入唯有新穎別致、出奇制勝,才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學中可採用做實驗、舉實例、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鋪墊,從而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中的每個細節都應當受到關注和最佳化。教師的舉手投足、語言表情等也能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注意力。因為,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等等,都是作用於學生感官的刺激條件,都會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就說一句話的效果吧,在上課時,當講完某一個知識時,例如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後,我問學生:“同學們都聽懂了嗎?”學生齊聲答道:“聽懂了。”在授課過程中,我會儘量仔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不會因為學生多而忽略孩子。我要讓每一個孩子感覺到老師是關注他的。

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學中教師的思維習慣、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度等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教學的實效性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譬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板書設計對學生的物理表達習慣和書寫規範性就起著很大的導向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我曾經一度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的物理作業、試卷等書寫得凌亂潦草、不整潔、不規範,經再三強調收效甚微。後來經過自反思,我發現主要原因有三個:一個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有時上課時自己的板書就比較隨意,凌亂、潦草,例題講解也不太注意書寫的規範性,而學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這樣,亂寫亂劃、不認真、不規範的毛病自然就在作業和試卷當中體現出來了。找到原因後我就對症下藥,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板書堅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認真、整齊美觀,解題準確規範,一絲不苟。漸漸的,學生的作業和試卷也開始工整、規範起來了。第二原因是:我對學生提出批評時,居高臨下的指責較多,學生不易接受。所以我就找到這些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指出這樣做的好處,學生易於接受,情況就好了很多。第三個原因是學生的進步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我覺得學生如果有缺點和錯誤,教師要有耐心的幫助學生,給學生成長的時間和機會。

課堂上善於發現有利的契機,善於利用環境資源和有利條件,用真誠的態度和智慧的語言去啟迪、激勵學生的心靈,用科學的思想和正確的方法去影響、感染學生的行為,是最佳化教學細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