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錢學森的作文500字

錢學森是中國飛彈之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錢學森的作文500字,歡迎閱讀。

篇一: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國空氣動力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火箭飛彈發展的重要人物。1947年與蔣英結婚。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從西爾多·馮·卡門(TheodorevonKármán)學習。

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因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位列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1949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教授,並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領導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1955年10月回國,有關其回國的具體過程充滿爭議,中國官方宣稱錢學森是自願回國,但是美國方面則有資料顯示是錢學森因被錯誤懷疑參與共產主義活動而被美國驅逐出境。從1956年起,錢學森開始在中國建設火箭飛彈研製機構,並任該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畫協調技術。1958年開始研製航天運載火箭,1960年“東風一號”近程地地彈道飛彈發射成功,1965年開始實施人造衛星工程,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他為建設中國火箭彈道和航天事業作出極大貢獻,1991年被國務院和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58年錢學森宣稱“只要有足夠的水、肥料、勞力,就可以讓農作物增產二十倍”,為“大躍進”背書,造成中國餓殍盈野的局面。

當時田家英問∶“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說∶“這是我看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晚年的錢學森肯定特異功能的現象,並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表示支持。著作有《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關於思維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創建系統學》、《論巨觀建築與微觀建築》、《論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等。

篇二:錢學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陣陣海風不時掠過他寬大的前額。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他屈指一算,已經在海上航行15天。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隨後赴美留學,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誕生。這一年的中秋之夜,錢學森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歡度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一邊賞月,一邊傾訴思鄉情懷。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這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中秋節,他們談論著祖國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興奮。

此刻,錢學森埋藏心底很久的願望越發強烈起來:早日回到祖國去,用自己的專長為祖國建設服務。他向留學生們袒露心跡。留學生中有人勸道:“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錢學森誠懇地說:“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聽說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決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經過五年漫長歲月,在總理的關懷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終於踏上歸國的航程。

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飛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

篇三:學習錢學森

提到“建設幸福中國”,同學們可能會說:“我們是小學生,國家的建設是大問題,有大人在頂著,他們去建設不就行?”有的可能會說;“我想建設也沒有能力呀。”這可就大錯特錯,其實我們小學生也可以為建設幸福中國作努力。

我舉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錢學森這個科學家吧?他對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都做出偉大的貢獻。青年時代,錢學森到美國留學。在飛彈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他準備回國,但美國盡力挽留他為美國效力。但錢學森心意已決,堅決不給美國做一樣武器,畫一張圖紙,想盡辦法回國。美國沒有辦法,只好放行。他回到國內後,迅速加入共產黨,造出許多新型飛彈。新中國成立後,他和眾多發明家又創造“兩彈一星”即核子彈、氫彈、和嫦娥一號飛彈衛星,加強中國的邊防能力,他總是說:“我姓錢不愛錢,只愛祖國。”20xx年錢學森與世長辭。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為建設平安幸福中國工作著,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一同來建設幸福中國。

可能還有些同學會說:“我確實想建設幸福中國,可是我不知道從哪建設起呀?”大的想法我想的出來辦不到,小的想法做的到卻想不到。但大家還記得我剛才說的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為建設幸福中國而做出努力。我們雖然不能像錢學森那樣的偉人一樣做出豐功偉績,但可以做出小貢獻呀!雖然這些力量很小,但是積小成多,也可以變得很大很大。比如說保護節約水電。據統計,全國人民每天每人只要關閉一個水龍頭,按下一個電器的關閉鍵,節約出來的電可以供東北三省人民用電。提到節水,我們完全可以把洗臉水、淘米水留下來二次利用,去澆花,去沖馬桶。節電呢,白天不開燈,儘量少用電風扇和空調,晚上看電視別讓電視一直整夜待機……這樣子,我們可以節約我們國家一些電源、水源,也就是為建設幸福中國做出貢獻。

在最後我請大家一起攜手為建設幸福中國出一份力吧!

篇四:錢學森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使客居美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準備,終於到報效祖國的時候。他向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那時,錢學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學家,夫人蔣英也在音樂界享有聲譽。但祖國的召喚,使他們毫不猶豫放棄優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錢學森一家人準備乘坐加拿大班機離開美國。但是,美國國防部以莫須有的罪名通過海關扣留他。之後,美國法務部簽署逮捕令,錢學森失去自由。

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間,錢學森為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特曾寫道:“錢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因此,當得知錢學森要回國時,美海軍部副部長立即給法務部打電話:“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寧可斃他,也不要放他回國。”

錢學森沒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裡,他一方面繼續著自己的科學研究,一方面堅持鬥爭,尋找回國的時機。1955年5月,他從海外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中國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報導,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陳叔通和一起在天安門城樓檢閱遊行隊伍的訊息。

錢學森立即給陳叔通寫一封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的信,夾在蔣英寫給她在比利時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出去。陳叔通接到信的當天,就把信送交給總理。當時,中美正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王炳南大使根據總理的指示與美方交涉。開始,美方不承認扣留任何中國公民,但當王大使拿出錢學森的信時,美方才啞口無言。最後,美國政府只得無奈地允許錢學森回國。

在美國的20年裡,錢學森一直保留著中國國籍。他回憶說:“我在美國那么長時間,從來沒想過這一輩子要在那裡呆下去。我這么說是有根據的。因為在美國,一個人參加工作,總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險公司,以備晚年之後用。我一塊美元也不存,許多人感到奇怪。其實沒什麼奇怪的,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1955年9月,錢學森全家登上克里夫蘭總統號輪船回國。到達北京後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帶領全家來到天安門廣場。仰望著雄偉的天安門和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他無比激動。

作為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主要創建者之一,錢學森嘔心瀝血,做出歷史性貢獻。1960年,在他具體領導下,我國研製成功第一枚飛彈。之後,他又親自主持我國“兩彈結合”的技術攻關和試驗工作,於1966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飛彈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製發射人造衛星的時機已經成熟,並於1968年兼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新中國終於迎來航天時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