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擴寫成故事

範文一

近了……近了……我親愛的老母親啊,你還在嗎?我親愛的家人啊,你們還在嗎?為什麼我一直向前走,卻總感覺回家的路還是那么漫長呢?我還能回到以前那溫馨、快樂的家嗎?當年我們在痛苦中被隔絕,自那以後……啊,母親,等我!如果您還在,請讓我為您養老送終!

啊,這是我們的村子嗎?對了,這是!母親啊,我來了!……村子好像和以前一樣啊,哎……如果我那溫暖的家跟以前一樣該有多好……家!我家裡到底還有沒有親人啊?喔,那裡有一個人,我要去問問他,希望他能告訴我……我的家人都還好好的活著!

“年輕人,請問我家裡還有什麼親人嗎?”“啊?請問您是誰啊?您家又在哪裡呢?”是啊,我是誰?我的家又在哪裡呢?我六十五年才回來,誰還會認識我呢?“我是六十五年前被抓去充兵的,已經六十五年沒回來了。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算了吧。”“老先生,我倒是記得一個屋子,但是……已經好多年沒人住了,現在那裡已經都是松柏摻雜的墳地了。如果您需要,可以到那兒看看。”說完他就走了。

墳?!……不!不可能!不可能!絕不可能!那兒一定不是我家。不是,不是的……家人,家人啊!我怎么能在沙場上英勇拼殺呢?家人,是家人!你們為什麼不等我,為什麼?為什麼……去那兒,我要去那兒,那個鄉里人一定在騙我,我的家人一定還活著!

閉著眼睛推開門……不!這……這……這不是我家,我……我……不能不承認了,這是我家。可它已經不是我以前的家了……那無法無天的野兔發瘋似的跑來跑去,在野狗刨的洞裡鑽進鑽出;那野雞竟然飛到房梁子上……院子裡長滿了野穀子,那原來供我們喝水的水井邊長滿了野菜……這哪兒還是那溫暖的家呀?!我的老母親,您為什麼……不等我!

我想吃些東西了,可我去哪找吃的呢?如果我的家人還在該多好,我就不再這么孤苦無依了。我動手采了些野穀子和野菜用來做飯。飯一會兒就做熟了,端著那熱騰騰的飯呆在那裡,這飯該與誰來共用呢?

推開門向東望去,積攢了多年的淚水終於還是大顆大顆地涌了出來。遠了……遠了……那溫暖的家離我而去,我又該依靠誰呢?

範文二

我是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有一天,我正在家裡和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在一起說話,談笑。突然,喲一隊身穿軍服的人衝進了我的家裡,二話不說,就將我搶走了。

我哇哇大哭,心中無比悲哀,想到年少的我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就大喊起來:“爸爸,媽媽,我不要走,我不要離開這個家!”……

轉眼間,六十五年過去了。十五歲時儀表堂堂、年輕力壯的我,此時已鬢髮全白,腰身佝僂,腿腳不靈活,皺紋布滿老臉,身上傷痕累累,走起路來慢悠悠的,根本跟不上部隊的進度,打起仗來沒有一點用處,部隊的總管才準許我回家。

我一步一步的向家中走去,每走一步就多一絲希望。我想:家裡人一定都還健在,在家中等待我、想念我、歡迎我、迫切的希望我回來。我越走越有勁,不知不覺走到了老家的村口。

村子人煙稀少,到處長滿了野草,我心中的興趣一下子失了大半。我目光呆滯的望著兩邊的房子,回想著離開家時的樣子:房子整整齊齊,錯落有致,田地里一望無際的麥田豐收甚佳,家家日子雖然清貧,卻其樂融融,都收拾得井井有條……而現在——屋角結滿了蜘蛛網,屋頂落滿了灰,屋子裡破爛不堪,搖搖欲墜……每走一步,我心裡就多一絲失望。

我 在村里遇見了一位長者,便上前同他說話,他半天才認出了我,我也終於想起他是我的一個少年時曾一起玩過很多次的好朋友,便上前問到:“我家中還有什麼 人?”他嘆了一口氣,回答道:“那裡遠看是你的家,”說罷手指向南方,我不由高興了一些,等待親人的訊息。他無奈的搖了搖頭,說:“可是,他沒們都已經……已經……” 他的喉嚨仿佛被噎住了,“什麼,什麼?”我迫不及待的問。他搖了搖手,嘆了一口氣,無奈的離開了。我一驚,一下子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差點跌倒。我無比傷 心,想到自己十五歲就去參軍,受了不受苦,家裡人也傷心,無比想我。現在又家破人亡,我們嘗盡了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這種封建兵役制度真是太殘酷了!

我無助的向家中走去,進入庭院,看到野兔在我從前築的狗窩裡進進出出,野雞在房樑上飛來飛去,院子裡雜草叢生,足有50厘米高,院門已壞、屋樑已朽,搖搖欲墜,井上長了野葵、青苔……一片淒涼、一片令人傷感、令人悲傷的景象。

我 忽然覺得有些餓了,看了看太陽已經升上了頭頂,想應該是中午了,便開始找東西吃,我利用當兵時學到的本領,將院子裡生長的野谷舂成了米,摘些野生的葵花煮 湯算是菜,進屋生冷灶,半天才生著火。不一會兒便做熟了菜,煮好了湯。可是,做得有些多,不知道應該給誰吃,想到小時候媽媽幫我吃剩飯,心中一陣酸痛,眼 淚在眼眶裡打轉。

吃著自己做的飯,覺得好香,想起當兵時吃的東西難以下咽,不由高興自己回來了,想把這個事情告訴我的好友,便出了門,看見東方好友家中早已沒有了人煙,忍不住老淚縱橫,也無心去擦,任淚水落在征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