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的由來和習俗:潑水節的來歷、習俗、活動

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根據緬甸的傳統信仰之說,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罪的。人們相信這些罪過可以用乾淨的水來洗刷,淨化心靈與思想,從而在新年來臨之際確保自己是清白之身。

過去每年,為了歡度潑水節,舉國放假5天。今年,政府大惠於民,放長假10天。據說,原因有二:一是希望將潑水節打造成象西方的聖誕節一樣的主要節日;二是讓在新首都內比都辛勤工作的各級公務員有更充裕的時間返回仰光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有了“長假”的概念,節前的市場供應立馬呈現“經濟規律”,人們紛紛搶購年貨,帶動菜價上揚。節日裡,商場、餐館幾乎全部歇業,想找個地方買東西、吃頓飯,都很難如願。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人人載歌載舞,相互潑水。潑水象徵著溫馨、清涼、吉祥。緬甸人以潑水送舊迎新,祝願來年去除污穢,消災減難。

潑水看似簡單,但細究起來,也有文雅與狂野之分。所謂文雅型,這主要是對一些貴賓。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至於狂野型,主要是青年之間對潑。這些人潑起來簡直是不要命,他們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管噴澆。而潑灑的水,往往是由大冰塊溶化的冰水,澆在身上,冰涼刺骨,寒意頓生。

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男女老少溫文爾雅,謙恭有加。可到了潑水節,他們象換了個人似的,盡情宣洩,無所顧忌。年輕人可以從早到晚恣意狂飲,醉酒當歌;也可以當街狂舞,引來圍觀者一片喝彩。此刻,縱觀滿街的年輕人,竟找不出一個身穿傳統服裝—“紗籠” (緬甸全國上下,男女老少,均著此服,俗稱:國服)的,取而代之的儘是入時、前衛的奇裝異服,多數年輕人則更鐘愛黑色文化套衫加牛仔褲。

潑水節期間,有三種人不會被水潑身,一是穿著袈裟的僧侶,二是身懷六甲的孕婦,三是老年人。除此之外,人不分男女,位不論高低,財不區多寡,彼此之間,即使素不相識,也可以相互潑水。這個時候,男人“欺負”女人,小孩“犯上”大人,也不會被責罵。相反,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徵著幸福。

在緬甸,4月份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大家互相潑水過年,既感受到了節日帶來的喜悅,又給炎炎夏日帶來了難得的清涼。這個時候,城市的主要街道兩旁一下子會出現許許多多的臨時舞台(潑水站),都是由市民、企業自發組織或由政府出面搭建而成。今年,仰光的大街小巷旁搭建的潑水站有300多個,短短1.3公里長的茵雅路上竟匯集了130多個。有的宏大氣派,有的小巧玲瓏,但共同的特點就是向過往的行人和車輛盡情潑水,讓人們以水為紐帶分享節日的歡樂。潑水站周圍,到處可見年輕人狂歡的場面:舞台中央男女青年載歌載舞,舞台臨街一邊大家手執水管把水灑向過往的人群和車輛;一輛輛敞篷潑水車從潑水平台前依次緩緩通過,車上的人們更願意在台下多逗留一會,甘心接受這清涼的祝福。

緬甸的潑水節一直帶有濃濃的文化氣息,但現在也逐漸滲進了商業味道,可謂是與時俱進。一些公司、企業抓住潑水節商機大做宣傳,它們的潑水站搭建得非常氣派,廣告味十足,還邀請明星站台走秀、盡情放歌,時而也會在現場派發免費的商業宣傳品,吸引的圍觀者眾多,場面十分火爆。

在街上,一些駐緬外交官、來緬旅遊的外國人也加入到潑水行列,他們在充分感受這異國風情,分享緬甸人的節日快樂。有幾個西方遊客雖被澆得渾身水淋淋,但仍樂此不疲,遊興不減,其中的一位女“老外”更是興奮異常,忘乎所以,毅然脫去外衣,露出比基尼,引得目前文化尚未完全開放的緬甸青年久久駐足,歡呼雀躍,不願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