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話端午的作文

包粽子話端午的作文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哼著這熟悉的民謠,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一定要吃粽子。粽子好吃,要感謝我們勤勞聰明的先輩。據說這和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當年,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聽爺爺奶奶說,在他們小時候,戰火紛飛,別說吃粽子了,連性命都隨時可能丟掉;到了爸爸媽媽小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生活水平差,就算是吃上粽子,也是極其普通的“內容”。哪像我們這一代,趕上了太平盛世,物質生活及其豐富,看吧,什麼“內容”的粽子都有:甜的有蜜棗、榛子、薏仁……鹹的有豬肉、牛肉、火腿……還有水果味道的,真是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不光粽子的種類多了,如今就連端午節的慶祝方式都在不斷創新。去年端午節,我們班召開了讀書會,至今記憶猶新。今年的端午節呢,我們班又舉辦了別開生面的端午賽歌會,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的歌曲是《歌唱祖國》、《龍的傳人》和《我的中國心》。我們組的同學們早早就學會練熟了,在賽歌會上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績。高亢嘹亮的歌聲響徹在校園,抒發著我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賽歌會後,我們又群情激昂地朗誦了《少年中國說》中的經典段落,以表達我們將來立志建設祖國的決心。接下來,大家還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香囊和手工作品。最後一個節目是品嘗粽子,大家迫不及待地拿出來或買或做的各式各樣的粽子,互相交換,吃得津津有味。濃郁的粽子香味,霎時間瀰漫了整個教室。

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無限的遐想,每一個節日都飽含著先輩對我們的無限期待。端午節,歷經千年,卻依然煥發出迷人的光芒!吃粽子,撒白糖,插艾葉,配香囊,幸福生活萬年長!

包粽子話端午的作文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

小時候。

記憶朦朧。太外婆喜歡自己包粽子。說也奇怪,我就獨愛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兩天,太外婆總會在灶台那邊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著她用筋脈突兀的雙手顫抖著去包粽子。那飄香的粽葉中心包裹著白白的米飯,總會讓我涶誕三尺。我看著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顫動著,然後我便問:“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這么厲害?”太外婆為了讓我吃得到那香噴噴的她親手包的粽子,竟然瞞著我說:“鳳兒乖,太外婆這是在幫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對了,那年的粽子充滿了溫情。

然後。

餘音裊裊。“那年的龍舟劃得特別起勁!”小外舅回憶說。正是那年,我認識了屈原。其實也不能算是認識,是了解罷。那年,我們全家都坐在露台上慶佳節。天空向刷過的藍緞子,雨下過後,大自然的芳香又煥發出來了,雖說沒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還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著那白白的米飯,突然,突發奇想打算了解粽子,於是我問媽媽:“這粽子是怎么來的呢?”“……屈原……”媽媽向我講述了那個愛國志士的感人故事。對了,那年的粽子充滿了敬佩。

今日。

往事猶存。我已經學會了包粽子,我可以獨自做出當時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噴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著每一位親人,又望望那明淨的天空。每一位親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話卻可以通過我們祖祖輩輩傳誦下去,直到永遠。死亡不會帶走恩念,歡笑也淚水總會在心中沉澱。

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對親人的懷念,對祖國的熱愛,透過那清香的粽葉緩緩飄到我的心間。

包粽子話端午的作文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相傳,我國春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一心想振興楚國。可是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讒言,疏遠屈原。屈原悲憤欲絕,於是,萬般無奈之下,投汨羅江而亡,想以此喚醒昏庸的楚王。楚國人們便劃著名小船帶著食物,尋找這位偉大詩人的遺體。久而久之,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便流傳至今。

端午節是家鄉三大節日之一,在我的家鄉,每當農曆五月到來,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老人們開始準備包粽子了,他們從江邊采來粽葉後,將碧綠的粽葉放入開水中燙一下,再撈出來剪好放在冷水中待用。扎粽子用的不是細繩子,也不是包裝帶,而是一種綠綠的挺結實的水草,家鄉人管它叫“蓑衣草”,我覺得用它來扎粽子真是絕配。糯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如果想吃甜的話,包上紅棗或是桂圓;如果想吃鹹的話,放進一些切碎的火腿肉;還有的老人心靈手巧,放上什錦菜,百味俱全,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上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我的外婆是個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的端午節,她都會大顯身手,包出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粽子。經外婆的手包出的粽子不僅個個有稜有角,形狀各異,而且結結實實、久煮不破。左鄰右舍請她幫忙,她都樂呵呵地答應著。看著鄉親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時,外婆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該煮粽子了,外公把包好的粽子輕輕地放到大鍋里,加上滿滿一鍋水,就開始生火了。我不停地跑進廚房裡問外公粽子熟了沒有,外公笑著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呀!粽子是需要小火慢慢地煮的呀!”我極不情願地又走開了。終於我的鼻子裡鑽進了陣陣清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嚷著要吃粽子,外公這才打開鍋蓋,拿出一個粽子笑著說:“小饞貓,快吃吧,別噎著。”我也顧不上燙了,剝開粽子,咬了一口,頓時一股更加濃郁的香味在嘴裡瀰漫開來,那熱氣騰騰的鬆軟的粽子令我愛不釋手,一口氣吃下好幾個,把肚子撐得滾圓滾圓的。

除了吃粽子,我的家鄉還有吃“五黃”的說法。所謂“五黃”是指黃鱔、龍蝦、烤鴨、鹹鴨蛋黃、莧菜。據說,這些食物具有驅邪、正氣、保健的作用。每到端午節,這些食物在市場上總是供不應求。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到了,我不禁又想起家鄉那誘人的粽子了,更思念我那擅長包粽子的外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