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芒種:芒種注意清熱降火

芒種氣候特徵

每年6月6日左右即芒種節氣,曆書記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也就是說,芒種節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櫻等。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人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

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由於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瀰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睏倦,委靡不振,也就是夏天我們常見的懶散。

清熱降火養生之道

芒種節氣里,氣溫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加後,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人們經常採取各種方法降溫。但是夏日炎熱,膝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患上感冒。

此時,切忌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或飲冷無度,以免致使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人;睡眠時不宜風扇送風,更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調的房間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納涼時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應遠離門窗縫隙,選擇樹陰、水亭、涼台,以防賊風人中;汗孔開張,不宜貿然即用冷水沖涼,或人冷水游泳,或冒雨貪涼,以防寒濕人侵,所以說炎夏貪涼無道只會惹病纏身,降火有道才能涼得健康。

清熱降火的養生要點在於保證寧心靜神,俗語云“心靜自然涼”,而中醫傳統理論本來就認為夏天與心相對應,所以清熱降火須以心為重點,注意調情志,心平身自健,同時挑選合適的飲食。清熱降火的食物大多與苦寒有關,《黃帝內經》認為飲食之五味分別通於五臟,二其中苦味與心氣相適應,同時熱能生火,火燃燒後的物質生苦味,苦能促進心氣,還認為赤色也與心相應,所以苦味和赤色的食物均有促進心氣的作用,故夏令時分應考慮這兩類特點的食物。赤色可以助陽,苦味可以清熱。但又忌諱過度食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即以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之品,如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等。

此外,芒種過後,因夏日晝長夜短,要晚睡早起,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