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5篇

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篇一

今天事情比較多。

上午,在李丹紀和王德海同志陪同下,圍著村子轉了一圈,看了看村四周的村容村貌,重點看了看膠河攔水工程的周圍土地。

然後,又到鄰村——盛家莊村走訪調研,與該村書記趙愛寶及部分班子成員交流學習工作經驗。走訪發現,該村兩委組織班子建設方面值得學習,主要原因是該村書記多年一直在崗位上工作,領導帶頭能力較強,得到了大多數民眾認可。

下午,走訪了村民李丹孝家。李丹孝58歲,是當前村計生主任李俊的父親,也是多年年的老支部書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建議。他說,農村經濟要發展,村集體必須要有收入,集體有了錢,才能給民眾辦實事,辦好事,也才能更得到民眾認可。針對逄家溝發展村集體收入方面,他提出了兩條思路。一是發展養豬業。按照他測算,如果建立一個養200頭豬規模的飼養廠,第一年投資大約20萬,一年可為村集體貢獻純收入8萬元,三年左右時間收回投資後,以後每年盈餘都可作為集體資產。第二是發展美國鴨的養殖,這是一條比較新穎的飼養科目,投資小回報大,但是他對具體養殖說不清楚,還需下一步擇機諮詢相關專家做出客觀判斷。

晚上,邀請了4名村名代表和10名班子成員召開了一次村民意見徵求會。會上各位代表和班子成員都一一發言,站在一名普通村民的立場出發,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最終大家意見比較統一。今年當務之急,是要辦理路面硬化、自來水和土地調整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難度很大,矛盾焦點多,需要群策群力。

散會後,我又商同丹紀書記馬上召集召開了全體班子成員第一次會議。重點討論今晚意見徵求會的情況,討論班子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向。會上,大家對如何乾實事,乾好事比較迷茫,對能否幹事創業嚴重缺乏信心。比如,在會上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大家是否知道廣大村民對我們幹事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大?是否有信心帶領全體民眾克服幹事創業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複雜的非預測性困難?大家頓時沒了底,但也同時打開了話匣子,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許多細節問題展開了互相探討。

會議沒有形成決議,但是對我觸動很深。我的感受,個人做事情需要調查摸底,班子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必要的論證,單憑一腔熱血簡單的確定下某件大事並且開始推動;如果沒有得到廣大民眾首肯,將來出了問題,到時肯定是無比被動!那時,最難堪的肯定是班子成員,受傷害的,也是班子自身。

所以,新班子要辦事情,還需要充分的磨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還需在充分吃透民情,摸清民意的基礎上再謀啟動。百廢待興,萬事開頭難,後續的難題還有很多。

明天計畫仍是繼續調研,走訪幾戶民眾,力爭儘快把大家的需求摸上來,把村集體發展的思路摸上來,形成一份切實可行的調研報告。

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篇二

今天上午,市委組織部邊祥慧部長親自帶隊為我們這92名即將赴任的新兵們送行,她委婉而有堅定的語調,無不折射出這次活動的深切含義——這不僅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需要,更是加強領導機關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需要。

中午時分,車子順利到達膠州市,膠州市委組織部李曉光部長代表膠州市委市政府對我們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同時也提了相關要求,11位同行紛紛表態,表示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組織的重託。

下午2點,終於到達了鋪集鎮逄家溝村——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農村天地。生我養我的農村生活,在塵封十多年以後,又一次回到了我的眼前——幾分激動,幾分新鮮!

可以看出,新上任的村支書李丹紀書記工作能力還是非常強的,短短數天,就將村容村貌改變了非常大。但是,村裡的經濟條件的確讓我揪心,空蕩蕩的房子裡什麼都沒有,下步村代表開會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支部對面的馬路儘管進行了清理,但是也缺乏必要的硬化,與村中間硬化的道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儘管是走馬觀花,感覺未來一年,需要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多。但是,還是一下子找不到結論,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扎紮實實的做好一個月的調研,然後實事求是的,形成一份調研報告,並將有關想法向委黨委,向於主任匯報一下。力爭在新的一年裡,儘可能的為逄家溝多爭取些資源。能為村裡的百姓做點實事非常不容易,既然開始了,為何不充實的乾一番呢?

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篇三

今天,我再次進村入戶,來看望我包掛的這一困難戶。自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以來,我們單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先後幾次進村入戶,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在增進感情的同時,我們積極為聯繫戶謀劃發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資幫助,使他們對省委做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同時對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也充滿了信心。這當然也是我們作為幫扶者感到興的事情。

這次我了解到張玉蘭家中種植了玉米、小麥和制種。記得第一次來他們家中了解時,得知他們只種玉米、小麥這些糧食作物,只供家裡人吃,沒有經濟收入。我就建議他們今年可以嘗試種些經濟作物以增加收入。今年,他們種了半畝多雜交西紅柿,種了一畝多架豆,剩下的地種了玉米和小麥,希望他們今年能有個好收成,這些制種能賣個好價錢。我覺得貧困的根本原因還是民眾缺資金,我們要為他們多想些辦法,讓民眾儘快富起來。

在回家途中,我心中感到滿是喜悅,因為能想辦法給他們出點子、增收入,我感到非常開心。從來沒有過的踏實感和實在感包裹著全身。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隨著“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民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只要付出,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民情日記住村工作民情日記民情日記範文

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篇四

按照走訪計畫,18日下午,我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著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後,我拉著老人的手,問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鬆。離別時,跛著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並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民眾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民眾理解。然而通過與民眾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願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裡裝著民眾,民眾心裡也會裝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民眾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簡短的民情日記精選篇五

民眾利益無小事,通過在姚山村的走訪,我越發感覺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訪途中,我發現在姚山村陳圩組龍王街路南一棵樹上,掛著四塊電錶,位置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個安全隱患。據村幹部和民眾反映,由於民眾房屋拆遷,原先掛在牆上的一些電錶無處可掛,只好掛在樹上,雖多次與供電部門聯繫,但都沒有結果。對此,村幹部和附近民眾十分擔心,遇到陰雨天,就更為擔憂。聽後,我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給縣供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打了電話,要求他們派人到現場察看,迅速進行整改。縣鄉供電部門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並著手施工。在姚山國小校園內,有一個50米長、20米寬、2米深的水塘,塘內有不少水,雖然周圍用尼龍網圍著,但對學生來說,還是個安全隱患。學校教師和民眾反映,曾經有名小學生掉進水塘,由於施救及時,沒有發生嚴重後果,但水塘未平,始終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心病。填平這個水塘需要一萬多元,村及學校經費很緊張,沒有多餘經費用在填平水塘上。聽後,我安排身旁的鎮黨委書記,要求鎮政府出資填平水塘,鎮黨委書記當即表態三天內完成任務。

這兩件事,對於有些幹部和部門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決的卻是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涉及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對“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會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只要我們各級幹部始終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切實把民眾的小事當作幹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就會積小勝為大勝,不斷匯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