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研修日誌三篇

精選教師研修日誌篇一

作為一名師範畢業的學生,自己也如願以償,做上了教師這個我喜歡的職業;雖然自己在大學期間學習了一些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但經過這次學習,我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特別專家們對國小教學問題的講解,發人深省,令人三思。對於最近師德師風內容的學習,我感觸頗多。

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師德師風是一個最現實的問題。但又不同於我們所說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等一些具體問題,他的表現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隱藏性,但是卻有極大的影響力,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就是說,一個人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可以做個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身正為范”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處處為學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

作為一名師範生,我們母校的校訓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所以從大學一開始它就告訴我們該怎樣去做.但由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確實出現了一些師德師風參差不齊,風氣腐敗,腐化學生的事情發生。在新聞中,我們經常讀到一些新聞,很多學生逢年過節就會送大禮金和一些貴重的禮品給老師,甚至家長會後、家訪時,學生家長都會藉機請老師饕餮一番,以示自己對老師的“敬愛之情”。但是我認為:對老師的敬愛並不是用物質的方法來做的,其實除了物質方面的東西,還可以通過很多中方法去表達。送禮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在尊重老師,實際上卻在用社會上那一套低俗、惡俗的拜金主義在腐化校園。而那些好看的旗號,好聽的口號,也讓很多教師把持不住,認為這是一種“潛規則”,也就隨之而“潛”進去了。這樣的風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對學生的腐化。讓拜金主義植入到孩子腦海中的,也正是這樣的行為,使當下許多教師可以抵抗得住腐敗,卻無法抵擋這種潛規則的。但正是糖衣炮彈,才是最可怕的。

因此對於這次的國培計畫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的。他告訴了作為一名教師,你的底線是什麼?你應該怎樣去對待學生?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次培訓,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他能讓我們通過這次的學習,把師德師風和我們的日常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這才是我們這次關於師德師風培訓想要的結果。

精選教師研修日誌篇二

本人通過這次國中生物國培,聆聽專家的演講,觀摩名家的教學,與教師同行在網路沙龍切磋,感受頗多,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們教師“充電”的好機會,激勵著我們全體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帶著收穫,帶著感悟,以積極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去,以學生為本,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努力。下面談談我對參加國培培訓的總結:

一、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一)、從“統一”到“面對全體”。

由已往的教材比較突出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考試這一嚴峻的事實,使得課堂教學往往是按照考試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進行,在教學中就從知識和能力上瞄著考試。從而出現一些學生在陪讀,失去信心,一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相當多的學生在浩繁的習題中日夜苦讀;同一要求之下,使學生本來具有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消失。同一要求不是面對全體學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面對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每個學生都是惟一的,每個學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可以同樣的速度,沿著同樣的一條路逕到達相同的終點。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不同的求知願望,教師對他們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師要為他們的進步、為他們的成功、為他們的發展提供和創造條件,使他們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都能獲得一些成就感。不斷地獲得成就感,能使人對生活持樂觀態度,能把艱苦的學習任務變為樂於接受的事情,能使學習的注意力較長時間地集中,能提高思考問題敏捷程度。中學生自我實現的重要體現就是獲得成就感。

(二)、從“教會”到“會學”。

如何使學生能夠適應知識更新速度之快的未來社會呢?的方法,也是根本性的方法,就是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一定數量的必要知識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培養學生會學知識的能力,並且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學會知識與會學知識雖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義卻很深刻。勞厄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所剩下的東西”其中必然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據了解,很多教師非常好心,總是儘自己努力在課堂上把要向學生介紹的概念和規律、列舉的典型例題,運用概念和規律解決問題時要注意的問題講全、講細、講深、講透、講到位。一些教師為了爭取時間而替學生做、替學生說、替學生小結甚至替學生想,有的教師把學生思維上的難點,講的清晰透徹,天衣無縫。以上做法如果認為教師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則效率可能不低。但是若把學生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則以上做法值得深思,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利於培養學生會學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必須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

而研究性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力圖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知識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加工內化、知識重組、用中活化的經歷。這樣必須給學生一定時間和空間,表面上看可能會不“高效”,但從發展的角度,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角度看卻是“高效”的。其實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再多,也跟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學生具有會學知識的能力,才能享用終身,才適應未來的學習化社會。教師今天的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會學知識的能力。

(三)、從“解決問題”到“提出問題”。

以前教學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成培養學生“應試”能力。應試能力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智力的發展,與教育方針相違背,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違背。

在研究性學習中,首先要摒棄題海訓練,落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優秀教師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培養學生,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所套用的知識是前人總結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積累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跡。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有想像力。

學習階段:學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躍,有豐富的想像力。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問題,教師也不能冷潮熱諷。對於學生提出與考試無關的問題,教師不能說:“不用管它,這個問題考試肯定不考。”這種回答會促使學生形成學校教育就是為了考試的畸形看法。這種回答不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剝奪學生全面發展的權力。

因此,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對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有作用的問題,教師要因勢利導,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獲得愉悅,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從“總結性評價”到“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按照評價的目的,可以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大類,形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診斷課程計畫或方案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課程的實施提供反饋的信息,以此來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它強調的是過程評價,總結性評價是為了分等鑑定,區分優劣以實施獎勵,它強調的是結果評價。由於研究性學習不僅僅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同時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參與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即新的教學形態下的評價既要肯定優秀的學習結果,又要幫助和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態度、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由於研究性學習不像傳統的學科課程那樣緊緊把目光盯在學習成績上,同時也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就使自我評價自然而然地成為研究性學習評價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自我評價,學生不僅能夠對自己在學習中的所得、所表現現來的優秀品質和所獲得的情緒體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且可以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看法和體驗,這是在他評當中無法獲得的信息。教師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再來評價學生,除了原有的評價內容外,還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或表揚,或鼓勵,或提醒,或批評。這樣,自評與他評有機結合,相輔而行,將更有利於發揮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有助於提高學習與教學的效果。

總之,轉變評價觀念,就是要清楚評價的最終目的,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只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點滴進步,教師就要通過評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珍視學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賞學生的每一個創造,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通過評價,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通過國培,認識到教師不但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要改變教學方式,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方式。改變過去“一言堂”、“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注意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主,做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促進者。

(一)、明確目標、以標導學,讓學生充分感知學習內容

1、教師在課前吃透教材,將學習內容以學案形式呈現。我校的備課都是以集體備課為主,但是每位教師所帶的班級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對於學案的使用,學校嚴格要求每位教師要對學案進行二次備課,即針對各自所帶學生的特點,對學案中的內容進行修改、增刪、以增強學案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2、指導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閱讀教材。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求邊看邊思,反覆推敲,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並做出標記,劃出重點並進行必要的記憶或理解。

3、在自學基礎上,完成學案中的問題。

此環節建議在課下進行,也可以課上進行,但時間不可過長。

(二)、小組合作,組內自學、討論,當堂展示。

1、教師指導組長開展小組討論,在小組充分討論和準備的基礎上再到全班進行展示。這個環節要順利進行,小組長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需要教師耐心細緻的輔導,對小組合作學習也要訓練有素。

2、在學生交流(或展示)過程中教師注意對本節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集中與分類,以便於教師在新授課中集中講解.這個環節要求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注意傾聽各個層面的學生的聲音,而且要觀察各層面學生的表現,並且對捕捉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快速確定出現問題的原因,為下一個環節的精講巧練打好基礎。

(三)、精講巧練,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梳理知識體系,形成條理。

1、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教師精選的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實驗進行的探究性問題應該用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進行推理和驗證)。對於展示情況展開質疑釋疑,注意捕捉學生學習中發現的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方法,營造多維互動氛圍。此環節教師要適時引導和點撥,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2、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由學生個人、或小組、或師生共同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或實驗結論)進行梳理和總結,整理完善本模組的知識系統。

(四)、當堂訓練,適時點撥,反饋知識掌握情況。

1、下發《當堂訓練》,並對學生分層提出要求,及時反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點撥。

2、每個學習小組根據教師下發的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注意:生教生,生幫生,生查生,由小組長調控管理。

3、教師巡堂指導。

(五)、規範作業、強化監控,分層次完成《課後訓練》中的題目,要求:

1、獨立完成基礎知識點

2、交流討論完成綜合點、難點

3、對所做的題目反思:思考並找出所做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做到“做有所為”——知道教師出這個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並記錄於反思本。

(六)、知識檢測與矯正。

1、檢測:下發本節分層次的檢測題目,學生選擇其中適合於自己的題目作答。

2、矯正:教師查組長,組長查組員;教師教組長,組長教組員,組員教組員——師生互動。

3、教師訂正出現問題的知識點。

注意: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可以邊梳理知識體系邊進行有關的練習、講評等活動,達到及時鞏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後進行有關練習、講評活動;還可以先提供一些層次漸進的練習,在練習的講評活動中梳理知識體系。要根據實際內容進行安排。

另外,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或模式,不要機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應該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變式”處理。只有“變”才會顯示出靈活性,只有“變”才會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只有“變”才會充分展示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風格。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才會更具有創造的活力。正如魏書生所說:“探索課堂教學方法,確立課堂教學類型,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應該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種模式里不可,可根據自己與學生的實際確立一種基本模式。基本情況如此,情況有變則變。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開闊了,學生基礎比去年堅實了,學習積極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必須隨之改變。”這應該是我們面對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面對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所持的科學態度。

總之,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要以紮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要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要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託;要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導向。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學會,讓學生儘可能多學知識。少做無用功。

三、教師專業發展與業務水平的提高

通過國培,從教材內容結構、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課堂觀察等多方面多維度進行培訓,是教師進行系統學習和更新知識的好機會。

總而言之,參加這次國培,收穫極大,要珍惜這次更新知識的“充電”機會,努力學習,與時俱進,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努力。

精選教師研修日誌篇三

我有幸參加了遠程教師培訓,在培訓中,認真聆聽了來自遠程的專家,學者的講座,使我更新了觀念,改變了認識,不僅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也使我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多位專家教授的講授內容,聯繫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努力方向:

1、態度決定一切。多位老師都提到過。原來總以為上完課就萬事大吉,對課堂對自己都要求不高。這樣是對學生的不負責。隨著年齡的增長,做教師的這種使命感責任心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端正態度,積極主動,象李老師說的願乾想幹才是作好老師的前提。提升修養,淡薄名利,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

2、加強各種學習。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再加上我個人能力不高,從教本學科時間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要善於學習,學習身邊的教師的長處,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機會,加強書籍上的理論研究,網路上學科資料等等,總之要善於學習有益與教學的方方面面,並套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構建高效愉悅和諧課堂,讓我們師生都有幸福感。

3、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的不很充分。要注重圖文轉化,構建腦圖,注重版圖、讀圖、析圖各個方面。利用好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當然,科技的發展,如多媒體課件給了我們極大的方便。對於教學中的難點如經緯網地球的運動等,用課件能幫學生去理解,直觀形象,有效突破難點,激發學習興趣。把多種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可能的提高課堂效率。

在培訓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來自施晶暉老師講的教師幸福感的講座。她給我們講了現代教師的九項修煉,即做讀書人,反思一生,具有教改精神,擁有大愛之心,能寫作,具有演講口才,關注細節,高度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乃至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心態,快樂的心態。施老師從這九個方面給我們講解了怎樣做一個幸福的,快樂的讀書人,怎樣才能做一個中國的教師。他的講解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反思自己的從教歷程,距離這九項修煉成功的教師真是相差太遠,也使我決心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讀書,多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修養,努力體現教師的價值,力爭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感觸頗多,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實踐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發展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