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駐村民情日記:精準脫貧 更要精神脫貧

篇一

20xx年4月20日,我被組織派到梨花鎮土城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做到心中有想法,手中有方法,我及時地去逐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但逐漸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民眾缺乏信心、怕擔風險、不願嘗試、安於現狀……“等靠要”成了路徑依賴,“沒盼頭”成了生活常態,貧困民眾成了脫貧攻堅局外人、旁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一書的跋中所言:“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在幾個月的駐村工作開展中,我積極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抓黨建促脫貧,落實各項扶貧措施,民眾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做了很多,有心酸,有激動,有壓力,也有成就,但我始終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訪農戶、強措施、重帶動、挖潛力、激活力,調動貧困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育貧困民眾發展生產和就業創業的基本技能,提高貧困民眾自我發展能力,切實把貧困民眾擺脫貧困的精神支撐立起來、信心樹起來、本領強起來,變“輸血”為“造血”,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七月的夏天,工作隊自費購買瓜子、水果,利用晚上茶餘飯後的時間,在每個自然村邀請貧困戶和黨員開展座談會,從政策講起,從形勢講起,從廣大村民切實利益講起,也鼓勵民眾參與互動,制定可操作脫貧措施,增近感情,覺悟思想,付出行動。一講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晚上蚊蟲飛舞,工作隊員身上被蚊子叮咬得大包套小包,每場講說完畢渾身都掛滿了汗珠,每一滴汗珠的背後都訴說著一段不平凡的扶貧故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也成了駐村幹部和貧困民眾的口頭語。一位貧困戶感慨:“人只要精神不倒,日子再難都能熬出頭,更何況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這么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從脫貧到致富”。現在村民的精神面貌,思想態度等有了很大的改觀,讓村民“動”起來,也成了工作隊的一項基本工作任務。(卓資縣梨花鎮土城子村第一書記 梁鵬宇)

篇二

20xx年5月份,統計局作為民生村幫扶單位,為把民生村建設成為一個脫貧有產業,致富有門路的新型現代化畜牧村,針對本村散養散放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效益的養殖現狀,切實改變養殖戶的養殖觀念,從減量提質增效現代養殖模式發展,真正達到穩定脫貧奔小康的目的。

經局委會研究決定,在民生村建立肉羊養殖改良配種站,花費1.1萬元購買兩隻杜寒雜交F1代種公羊,花費9000多元購置配種儀器辦公設備等。給有配種經驗的貧困戶經營,每配種基礎母羊成功產仔一隻羔羊,收取手工費15元,村委會提取5元用於集體經濟收入。通過去年半年的幫扶政策以及養殖觀念的宣傳教育,大部分養殖戶的養殖觀念有所改變,今年年初有幾家開始用杜寒雜交種公羊交配基礎母羊,已經產下4隻可愛的羔羊,都在健康成長。近幾天好多養殖戶都紛紛要求配種基礎母羊,我們已經給村民聘用了專業的人工授精的技術人員,補齊配種工具,為下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我工作隊及局領導的多方協調下,一事一議工程村南擋洪壩及兩座公共廁所建設成功,下一步協調水利部門,在擋洪壩南建設小型水庫,計畫進行雙層養殖,水下養殖魚類,水上養殖大鵝,尋找懂經營,會管理的承包人經營,僱傭貧困戶人員,帶動全村村民脫貧致富。(化德縣白音特拉鄉民生村第一書記 郭瑞)

篇三

光陰似箭,我被選派到小南京窪村駐村已經10個月了,回想起10個月的駐村工作很多經歷過的事歷歷在目,感觸頗多,第一書記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種厚重責任。

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村里民眾對我的期望,到村後,我第一時間走村串戶掌握貧困戶家情況,手繪了全村人口居住分布示意圖,標清了建檔立卡戶、脫貧戶、黨員戶、養殖大戶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心中有數,根據小南京窪村實際情況,及時制定了駐村工作計畫規範了各項制度,為有條不紊地開展駐村工作。為了豐富村黨支部“固定黨日+”活動,我積極推動“支部+支部”共建活動,協調政法委機關支部與小南京窪村黨支部建立互動聯繫機制,成立了小南京窪志願者服務隊,並根據民眾需求設立了政策宣傳、糾紛調解、科技服務、文化服務等8個小分隊,為廣大民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協調駿峰牧業有限公司通過提供幼雛和養殖技術,組織貧困戶發展庭院小家禽養殖,為11戶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發放600隻小雞,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小家禽養殖增收。同時我在扶智扶志上尋找鍵入點,組織舉辦了婦女手工製作培訓、法律知識培訓、健康知識和養殖技術培訓等各類培訓活動,不斷培育民眾脫貧致富的技能。

駐村以來,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實事,但遠遠達不到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和任務要求,我會帶領我的工作隊在駐村扶貧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