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簡短民情日記六篇

篇一

上午給單位做牌匾,為了給單位省錢,我坐的大客。牌匾太沉,到了晚上胳膊累的還是疼。又給我管轄的小區3號樓的樓棟長送生日面,由於她本人有事,近幾日不回家,我就給她送到工作的地方(廣澤),雖然路程有些遠,但是能為居民做點事,我也很高興。下午走戶,不在家的居多,我又做了流動人口核查。

感悟:工作上一切為了單位和居民,再苦再累也高興,只要能為居民做些事,多遠的路都會無怨無悔的走去。

篇二

今天,天空比較晴朗,水口村“三送”工作組全體成員,起了個大早,來到水口村黃柏小組劉興標家,劉興標看到我們來,非常高興,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劉興標思想覺悟比較高,在走訪期間,就是他向駐水口村“三送”工作組反映:傑古凹水庫泄洪道壩面是黃柏、安下兩個小組的必經之路,由於雨水沖刷,水毀相當嚴重,而且泄洪道壩面狹窄,行人不安全。我們接到他的訴求後,立即進行登記在案,馬上進行實地踏勘,召開成員會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實施計畫,並承諾公示。通過“三送”工作組的努力,向上積極爭取資金12萬元,並抓緊時間施工,現在傑古凹水庫泄洪道除險加固工程已全面竣工。

劉興標高興的告訴我們:“我當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你們反映這事的,沒想到這么快就把這事辦好了,現在壩面加寬了,民眾也方便了,春耕生產也沒不擔心沒水了,真是把服務送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了。

篇三

慈坑村山林茂密,整個村落都潛伏在一條林間溝壑,村里田不多,而且都穿插在山林之間,光照不算強,也缺乏河流的滋潤,但涓涓細流涵養這萬畝綠林,所以這個擁有2千餘人的小山村,走著“靠山吃山”之路,據說多數人也算得上溫飽有餘。

近日來的走訪,我們看見村口附近的村民生活得還不錯,但深入村莊會是怎么樣呢?於是,今天上午,我們幾個在村黨支部書記鍾寶明的帶領下,深入到銅鈸山下,來到了離村部較遠的木斗山、梨坑兩小組,準備看個究竟。這兩個小組林業資源豐富,而且村民有種植油茶和毛竹林的習慣,但是這兩項產業卻至今未形成規模。帶著好奇,我們工作組挨家挨戶登記種植面積,了解林農的顧慮和困難,才發現抑制村內形成“一村一品”規模的原因是林農們沒有足夠的發展基金,不敢輕易擴大規模,這使我想起了九堡鎮的“九寶”之二:生薑和方竹子;這兩項都是稀罕之物,受著水源和土壤因素的限制,不容易形成規模性的經濟效益;但油茶和毛竹產業卻非如此,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是有條件發展成為慈坑村的品牌,享譽萬里的。

當天下午,工作組組長朱偉東便聯繫林業部門,希望林業部門給予相應的扶持,幫助村民突破發展瓶頸。林業部門經研究允諾會將此列入計畫,保證扶持資金到位。

初春的林間,林農終於露出了笑容,緊緊握著我們的手說黨的好,這一刻,我們飽嘗了為人民服務的喜悅和幸福。

篇四

今日,我們又為我們群生村這個棄管小區進行了一次除草活動。因為雜草亂生長,夏天會招來很多的蒼蠅和蚊子,特別是有小寶寶的家庭很是煩惱,晚上都不敢抱小寶寶出來玩了。有居民向社區提出希望社區給予幫助,我們除了一上午的草,把花池子裡的雜草都清理乾淨了。

感悟:居民開心,我就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

篇五

“劉主任,我房子的問題解決了,謝謝你們!”昨下午,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瑜康社區,居民王月森專程向工作人員致謝。原來,困擾老王家幾年的下水道問題被寫進社區“民情日記”,經社區努力很快得到解決。

王月森家住明瑜恆康小區,兩年前開始,下水道常被堵,後來發現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換。但要從樓上向下換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煩,問題一直也沒能解決。

前幾天,水管又堵了。老王聽說社區有個“民情日記本”,專門記錄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區反映。沒過兩天,社區就派人上門把困擾許久的問題解決了。

從20xx年9月開始實行的“民情日記”,已記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脫頁。第一項是明瑜恆康127-2-1的低保戶王婆婆反映的記錄。她認為水電費幾個月累積收取,單次繳費過高,難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議得到採納。

“民情日記”大多記錄居民們諮詢政策、法律知識,反映家庭矛盾或鄰里糾紛,以及生活困難尋求幫助等內容。劉主任介紹,社區工作者每天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及時閱讀這些意見,儘快為居民解決。同時社區還推出焦點公示欄,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決的信息,及時公布在社區的公共宣傳欄內。

昨下午,社區居民呂子玉和一位朋友來到公示欄前查看信息。她說:“我們反映的很多問題都能解決,比較實在。”

篇六

今天我們幫扶小組買了豆油、雞蛋、雞、魚、水果等慰問品,又一次來到困難戶劉忠源家中。屋裡還是黑漆漆的,裡面東西堆的非常亂,家裡生活水平很差。在交談中,了解到劉忠源剛剛又患上了腦血栓,行動不便,無穩定的收入,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依靠政府每月的低保金維持生活。儘管生活十分艱難,但老人家心態還是很好的。老人家滿含淚水說:“自己已經是上年紀的人了,現在的生活比起過去不知好了多少,國家又給我低保,逢年過節社區、政府有慰問,沒有把我們忘記。

通過這次走訪,我深深地感覺到,對這些貧困家庭的幫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處於困境的人,心靈極為脆弱,能得到社會的及時幫助和關懷,是讓陷入貧困中的人們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的有效手段,要時刻關心這些弱勢群體,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更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要根據貧困居民的具體情況,力所能及地、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他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