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精選5篇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這是植樹節後第二天,天氣如昨日般晴朗。我去昨天的植樹點查看昨天栽植的樹木有沒有損壞,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吳書記,我們邊走邊聊就聊到了土地這個話題。

雖然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但是我沒有生長在農村,對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不是那么深刻。吳書記說土地是莊稼人的命,養育了這裡的祖祖輩輩,一個人如果觸摸不到土地的脈搏,感受不到土地的呼吸,即使把他埋到土裡他也不懂土地,自然他就不珍惜和疼愛土地,同時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發掘其潛在價值。我們現在當幹部,想帶動民眾致富,可以搞其他產業,但是最終離不開土地,運用好這片土地,才能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我站在這片新植的樹旁陷入了沉思。這些小樹根植於這深厚的泥土之中會長成參天大樹,這片麥田在土地的孕育下會給我們香甜的餅子,即使他們變成冰冷的磚頭卻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房屋,這裡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腳下這片土地才成長、改變、成就。而土地永遠還準備著賜予我們更多更好的東西。

要想帶領民眾致富,就必須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耕耘這片土地,挖掘它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利用者價值的體現。只有深愛這片土地,讀懂這片土地,利用好這片土地,才能真正體現土地的價值,讓這片土地孕育出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黃土脊樑上一波波的麥綠,是美麗的景色,更是土地的饋贈,我曾想帶著夢想在這裡開花結果,卻一直忘記把它埋進土壤里,今天在這裡,我灑下的每一滴汗水,希望能回饋這片哺育著2300多人口的土地,也希望這片土地能為這裡的人們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20xx年8月31日 星期六 雨

今天,並不是什麼重大節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末,然而對於我所在的臨江村來說,卻是令人難忘的一天。

在這樣一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的周末,留在家裡美美地睡上一覺,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對於望江鎮的幾十名幹部來說,卻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早上八點鐘,他們冒著雨來到了臨江村的育秧大棚。由於最近正值汛期,村民們都在堤壩上防汛抗洪,無暇顧及育秧大棚後續的蘑菇菌栽培。趙書記和吳鎮長就親自帶隊,將50000株蘑菇菌人工運送到育秧大棚內,並按照技術人員的指點,合理擺放,我也加入到了運輸的隊伍當中。聞訊趕來的村民,看到黨員幹部們整齊擺放好的蘑菇菌後,激動的說:“感謝啊,真是感謝你們啊!”忙碌了一天下來,大家都很疲倦,但卻沒有聽到抱怨的話語,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露出了笑臉。

任大學生村官以來,我親眼見證著臨江村的點滴變化,從千畝良田改造到智慧型水稻催芽基地,從改建村辦公室到修建村級活動場所。望江鎮黨委班子和村“兩委”為臨江村的發展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著他們從春耕到秋收沒日沒夜的忙碌,看著他們為了村內建設人瘦了一圈又一圈,身為臨江村的大學生村官,我深深體會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揚長避短,經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名領導滿意,民眾滿意的大學生村官,無愧於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崗位。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20xx年9月1日 星期天 雨

最近全鄉上下都在忙抗洪的事,可恨這水還在不停的漲。持續上漲的水位直接對我們鄉所屬區域堤防沿岸村屯的民眾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十天前,區委領導到群利屯視察防汛工作,根據汛情,區委邱書記作出馬上轉移並妥善安置群利屯村民到壩內群英國小的決定。

按照區委的部署,我跟隨負責後勤支援的副鄉長及其他同事一同奔赴災民聚居點——群英國小,坐在去往群英國小的車上,看到道路兩旁的稻田大部分已被洪水淹沒了,看著一片片的汪洋,真是心疼農民們白白付出的汗水。“小彭,昨晚水長了多少?”路過崗哨,程書記憂心忡忡的問正在站崗的彭主任,“情況不太好啊,又漲了8公分!”“唉,繼續觀察吧,看來得打持久戰了。”程書記沒過多言語便開車載著我們繼續朝災民聚居點開去。

下了車,我們趕緊奔向食堂,因為我們的工作是保障災民的日常飲食以及幫助他們解決其他生活瑣事。今天我是第一天來這裡,有點不知道從何下手。程書記招呼我,讓我盛菜,我便開始學著其他同事的樣子把菜盛入一個個盆里,把飯盛入一個個桶里,然後拎著桶和盆迅速奔去其中一個災民安置點。當我推開門的一剎那,我的腳步停頓了,心裡不由的顫了一下,我看到一個個災民無助的窩在臨時搭建的床上,一雙雙失落的眼神,讓人心酸。我麻利地為他們盛好了飯菜,然後關上了那道門。背對著那道門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盡我所能幫助他們、照顧他們,讓他們找到在家的感覺。

飯後,我們開始登記新增災民,為他們分配被褥和床墊,並帶領他們到相應的安置點。有的災民提出由於撤離時太倉促,需要回家取東西,因為村屯已經進水了,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我們一對一跟著村民回家。我負責照顧一位老大爺回家,原來他是惦記他家的幾頭豬已經好幾天沒餵食了。我跟著老大爺一起餵完豬食,又往安置點走去。路上大爺和我說,他有兩個兒子都在市里開小飯館,還住起了樓房。我說“那您也應該到市里去住樓房啊,到兒子身邊多好啊,有人照顧您!”老大爺笑了笑說“我住慣了村里,誰家也沒咱自己家好啊!”邊聊天邊走,覺得時間過得也快,不一會就回到了安置點。

為了保證災民住的舒適,我們還定時定點的到各個屋進行清掃,雖然這裡的工作很忙,但是能為村民做點小事我一點都沒覺得累,因為在這樣的危難時刻,能為老百姓分憂愁、解難題,用我們的行動緩解他們心中的悲傷和痛苦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按照縣委組織部在全縣大學生村官中開展的“踐行‘八個一’,當好‘八員’活動”要求,我把我們村東坡組卜清堂家的留守兒童申申作為我的幫扶對象。

申申今年10歲,在馬家礦國小上四年級。申申的父母離異,父親去外地打工,他只能和爺爺奶奶做伴,由於沒有人輔導學業,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走在方里村的鄉間小路上,呼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新鮮空氣,心情格外開朗。和村會計卜大叔聊著聊著,就到了申申家。雖是晌午,但屋子裡陰陰沉沉的,申申就趴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業。看到我們來,申申有點害羞和緊張,我便蹲在他的小桌子前看著他寫作業,他凝視著一道數學套用題久久沒有動筆,我便問他“這道題我來給你講講,好不好?”他抬起頭欣喜地看著我點點頭。講完之後,我拿出了為申申準備好的本子、筆等文具放在了他的小桌子上,給他說,以後每周我都來給你輔導作業。他摸著嶄新的文具,開心的點點頭。和爺爺奶奶聊了會兒,奶奶就止不住地留下了眼淚說“我孫子恓惶啊!謝謝你啊,姑娘!”

離開申申家,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心情有些沉重同時又有些欣慰,覺得當初選擇大學生村官這條路是對的。我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在學習和生活上多多關愛申申,讓他露出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燦爛笑容。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為了進一步加快陽郭鎮“美麗鄉村”建設步伐,轉變幹部思想,對照先進找差距、尋求突破快發展。3月15日,我和部分機關幹部、村幹部隨同楊鎮長一同來到寶雞市眉縣橫渠鎮豆家堡村參觀學習“美麗鄉村”建設。

當我們的車子緩緩駛進橫渠鎮,周圍整潔的村道、整齊的綠化已牢牢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我不禁感嘆到:怎么會有環境如此整潔、乾淨的鄉村?當我回過神時,我們已經來到了我們今天參觀的目的地—橫渠鎮豆家堡村。豆家堡村位於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下轄8個村民小組,20xx餘人,當地民眾以種植獼猴桃為主導產業。近年來豆家堡村在村黨支部書記齊書記的帶領下,舉全村之力將豆家堡村打造為省級“美麗鄉村”。我們一行人在豆家堡村環視了一圈,沒有發現一處亂放的“三堆”雜物。經介紹民眾都自覺的將“三堆”物資集中起來放到村子的空院子裡或者整齊安放在自家的田地里。民眾的高素質、高意識著實讓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我們還參觀了兩戶民眾家的廁所,由於當地民眾環境保護意識強,他們統一將廁所修建在院子後側,一方面保障了村道的環境整潔;另一方面也利於門前的綠化。

這次參觀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和一行的村幹部通過親眼看、親耳聽和親身體會認識到了我們鎮與橫渠鎮在建設“美麗鄉村”方面存在的差距,為我們鎮今後建設“美麗鄉村”有了新的啟發和新的認識。對此,我個人有以下幾點感觸:

首先要提高認識,發動民眾。“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雖然我們與先進的村子有差距,但不能放任自流,要下大決心、尋找好的出路。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向民眾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只有將民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才會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

其次要大力發展經濟,最佳化主導產業。豆家堡村村民以種植獼猴桃為主導產業,當地民眾的年收入遠遠高於我鎮民眾的年收入,所以我鎮必須因地制宜、勇於創新,改變傳統的經濟模式,發展特色經濟,如近年來的核桃栽植就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利用山區的獨特地形發展一些高效益的特色產業,如:栽植獼猴桃、白皮松等。只有民眾的經濟收入提高了,才會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來改變居住環境。

再次要創新實幹,突破發展瓶頸,尋找新的出路。“美麗鄉村”建設是我鎮今後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要走出一條“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路子,認真總結所學習到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運用到我鎮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怕困難,鼓勵各村主要幹部要勇於擔當,在大形勢面前要敢作敢當,要盡全力帶動本村民眾投身到村子的環境衛生整治中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將垃圾合理歸類,將村道清潔落實到專人,將“三堆”雜物及時清理。只要踏實肯乾,就一定能幹出特色、乾出成績。同時可以借鑑豆家堡村的經驗為每家每戶制定衛生契約,契約上明確制定出亂扔、亂放的處罰制度。讓民眾之間互相監督、互相學習,確保村子的環境衛生有大的改善。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恆心,提高認識,拓寬思路,真抓實幹,勇於創新,調動起全鎮民眾的積極性,從現在開始行動,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陽郭鎮的“美麗鄉村”建設肯定會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