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日記【三篇】

篇一

5月2日,也就是“五一”假期過後上班的第一天,早上5點,我與扶貧工作隊許海標隊長就從合肥駕車出發趕往蒙城縣橋南村委會,7點50分到達村部,這時扶貧工作隊曹博翔副隊長也已從蚌埠趕到。中午,我、許海標、曹博翔與第六批蒙城縣農委選派駐村幹部韓亮、村委會主任楊力和村扶貧專乾鄔平軍針對橋南村扶貧工作交流了意見,討論扶貧工作事項,決定對全村貧困戶開展走訪活動,做到一戶一戶走訪,一家一家核實,爭取做到整村全覆蓋、無盲區。下午2點,我們一行就迅即開展走訪,了解情況。

我們按照走訪要求,到下午5點半,走訪了鄔莊、張海莊兩個自然村的黃思振、楊文杰、楊再堂、張明樂、孟凡民等五戶貧困戶。每到一戶,我們都仔細詢問,了解貧困原因、生活狀況,核實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宣傳國家扶貧政策,鼓勵他們堅定生活信心,開展生產脫貧,早日發家致富。第一次走訪,我對一些貧困家庭的生活現狀,十分憂慮,深感不安。有的家庭無主要勞動力,確確實實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短期內脫貧。比如鄔莊黃思振家,全家三口人,老兩口都已高齡,兒子47歲了,是個啞吧,還有點痴呆。房子是去年通過政府危房改造翻蓋的,屋內擺設陳陋,只是一些家用品。我們到他家時,他老伴正在餵雞。他老伴說,由於兩人年齡大了,還要照看兒子,也不能到外面務工,主要靠種田收入,現在在家養殖一些雞、鴨等。

篇二

今天,又一次冒著冬日的暖陽,冰冷的北風,和單位同事去我們扶貧點太村鎮安家村川子嶺自然村扶貧。今天主要是根據縣上安排大走訪,並每人要寫1000字走訪日誌。也好靜下心來寫一些。

說實在話,川子嶺是我心中太村鎮自然條件最差的一個村,幾年來,每年都會有幾次到這個村走訪,審核低保,危房改造,防災、殘疾人,元旦春節慰問,還有兩戶優撫對象等,每次到那些民眾家裡走訪,都會感受到有些戶確實很艱難。

川子嶺村以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李家溝,由於受地形所致,殘疾人較多,耕地多,隨著社會發展,水電不通,交通難,娶媳婦難也開始出現,留守的都是那些年齡大的,常年以農為生的老人和殘疾人,文化程度不高,年輕人走向大城市,隨著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逐步搬移到現在新村,(現在新村距原居住地李家溝還有五、六里溝坡路),搬到新村民眾生活、生產都有很大改善,到今年開春李家溝換住著7戶民眾,隨著今年一次3.2級地震,原有挖掘的土窯洞基本倒塌,隨之這些村民也搬離故土(詳見本人部落格即將消失的旬邑太村李家溝9月6日),現有村民447人,115戶。村小但有六七個姓氏,20xx年底全村確定精準扶貧戶27戶,89人。川子嶺村現有27戶扶貧戶現居住生活在附近14個村。明年夏天就有七戶貧困戶喜搬新居,住進206國道旁太村鎮國隆家園小區。希望他們生活越來越好。

篇三

今天下鄉入戶來到一組姚俊傑家,家庭3口人,*二人均為小兒麻痹後遺症,且都是腿部殘疾。姚俊傑本人身殘志堅,有部分勞動能力;其妻子生活能夠自理,能夠做飯;其兒子今年剛讀完職業技術院校,在江蘇一家電子廠務工,屬因殘致貧戶。

他們一見到我和隨行的村幹部便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待他們吃完早飯後,便和我拉起了家常,一開始交談,他們說話還遮遮掩掩,好像有什麼顧慮,我意識到這點後,便支走了隨行的村幹部。這時,他打開了話匣,無拘無束地向我訴說了家中的困難,以前他向村上申請了幾次低保,不知什麼原因都沒有辦理成,導致他對村幹部產生了逆反心理。在談到今後的脫貧措施時,他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像我們這樣的殘疾人是不會脫貧的。對於他這種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心態,我向他講解了申請低保的有關政策和程式,並承諾,隨後立即向村幹部了解相關情況,同時,通過上門關懷心理疏導,鼓勵樹立起生活信心。

在一時的交談中,我腦海中閃現出幾條便於他們家脫貧的計畫措施:

一、今年新發展勞動量較小的花椒樹9畝,爭取產業補助,並參加技術培訓,嫁接換頭無刺花椒,3年內就能見成效。

二、鑒於其兒子姚澤今年大專院校畢業已經在外務工,通過電話聯繫商議,鼓勵應徵報名入伍。除享受相關入伍有關政策外,軍旅生涯鍛鍊後,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爭取更好的工作。

三、姚俊傑本人身殘志堅,是一名泥水匠,幫助他聯繫附近的建築農活,應該也有一定的收入。

四、對接“八條路徑”政策,所有普惠性政策全面落實,該享受的享受、該爭取的爭取,進行政策疊加保障。

臨走前,我將這幾條脫貧計畫向他詳細做了解釋,他聽完我的話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不住地說:聽了你的話,我有了脫貧的動力,在脫貧的道路上,我絕不拖大夥的後腿。

從他家離開時,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湧上心頭,雖然他家還未脫貧,我想只要落實這幾條幫扶措施,並不間斷地上門幫扶,他家脫貧一定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