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日記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日記【篇一】

隨著支教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我們跟小朋友們越來越熟悉,我們一起打籃球、一起打桌球、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感受著我平時根本無法體會到的感動,是一種簡單而又深刻的快樂。沒錯,村裡的生活的確是很苦,沒有水龍頭、沒有空調、沒有餐館、甚至連晾衣服的架子都沒有、晚上的村子可是一片漆黑,但是能體會到與小朋友們在一起的快樂,也許這是苦真的不算什麼。

為了更好地進行三下鄉活動,我們對村民們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我們隊員們挨家挨戶地與當地村民進行交談。經過交流,我的觀念再一次改變,我曾經為我考進了大學而感到驕傲,但是實際上村裡的孩子面對的壓力比我們在城市的孩子要大得多。我們放學可以輕輕鬆鬆回家玩耍,但是村裡的孩子要負擔起家務,要回家做飯。而且在城市裡,我們享受著優質的教學資源,教科書、模擬卷、輔導書要多少有多少,老師也是來自各地的精英,而農村呢?很多教師是不願意來農村教書的,所以師資比城市要差得多,那教育資源呢?農村的學校本來就不多,更不支付不起昂貴的教育資源。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學得比農村的孩子好,是理所當然的事,農村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大學,重要原因是他們生活壓力大,教育資源缺乏。假如他們也享受我們同樣的教育資源,他們做得並不會比我們差,我真心這樣覺得。

一位小朋友曾經跟我說,她的夢想是做數學老師,她喜歡數學。聽到這,我感受到了我肩上的責任,我有義務去幫助她實現他們的夢想,我的課堂應該啟發更多的同學,科普更多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至少讓他們知道,世界還有這些知識。

兩周的支教轉眼就過去了,在離別時,我們跟小朋友們一起唱歌,一起表演節目,一起享受這最後的時光,我們拍下了很多照片,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拍照可以是這么有意義的,它不僅是一種藝術也可以是一種記錄感動的方法。最後我在車上看著離我越來越遠的小朋友們的眼鏡,心裡泛起了漣漪。

這次下鄉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支教的意義,我們給小朋友們帶來知識,他們也給我們帶來歡樂,我認為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不是救世主,但是我們可以讓他們收穫,最後一節數學課,我沒有教任何的新知識,我只是跟他們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我告訴他們“只有希望是永生不死的。”,後來看到一些小朋友跟我說這句話激勵著他,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讓下一次支教做得更好是我新的一個夢,這次支教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我的觀念改變了很多,我收穫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支教是一種愛的傳遞,不只是我們傳給孩子們,孩子們也在傳遞他們的愛,我們的夢在這裡交融,創造出新的夢,這是我第一次支教,但不會是我最後一次支教。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日記【篇二】

早上5點多被凍醒之後,著實感受到了鄉間的清涼。帶著激動,期待,我們起床去了採購活動的小獎品。鄉政府吃過飯後,回到中心國小,發現同學們已經在等著我們了。原定九點,他們來早了半個小時。見到我們時,他們交頭接耳,滿是驚喜,但又略帶點羞澀。

接下來,我們一天的遊戲就要開始了。邱禮金首先用軍訓的方法帶他們集合,站隊,告訴大家要玩得快樂但也要守紀律。然後,我們開始了第一個遊戲——《虎克船長》,目的是為了認識彼此。可以看出,作為留守兒童,缺少與父母和外界的交流,基本還是偏內向的。遊戲時聲音比較小,也比較放不開。但在我們的鼓勵下,大家勇敢了一些,也很快認識了彼此。之後進行的氣球接力和踩氣球,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我們五個人都分別作為隊長帶著他們,在遊戲中她們漸漸融入了我們。似乎也是比較熟悉了,孩子從心裡接受了我們。

由於下午校長沒有回來,水庫也比較遠,我們沒有開展防溺水的工作。孩子們從QQ上了解到我們還在中心國小時,竟然一夥人又來了學校,找我們玩耍。我們都很高興,說明在我們的陪伴下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願意再來。於是,我們就教她們唱了一首《心愿》,她們學起東西來都很快。還根據以前的教學內容學了手語,一個下午就這樣充實而愉快地過去了。

回想起一天的活動,感覺收穫還是挺多的。剛開始孩子們都躲躲閃閃的,都最後圍在一起玩,其實孩子的心很容易打開,只要我們用心、快樂地陪伴她們。留守兒童,更多的不是缺少物質上的東西,而且精神上的陪伴與交流。期待明天的活動~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日記【篇三】

早上七點十五分,我在陽明校區上了本次活動的專車,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可是心情仍然十分Ji動。在灣里校區與參加本次活動的另外一部分同學匯合後,我們愉快的踏上了“征途”,在“急行軍”275公里後,我們於上午十一點多到達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地——萍鄉市。

中午稍作休息,我們便前往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參觀學習。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是全國知名的工人運動紀念館之一,其藏品近千件,主要反映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反映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優秀代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陳潭秋等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安源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相結合,建立黨、團、工會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開展農*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參加武裝鬥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歷史過程。在館內的每件藏品和文物面前,同學們認真地聽著講解員的講解,大家對安源路礦工人早期鬥爭和由毛主席引導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彎弓待發,堅持鬥爭”、“工農聯合,支援北伐”、“秋收*,武裝割據”等等發生在安源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這次的參觀學習,使我們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感到受益匪淺。大家都深切地體會到,祖國的江山是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歷盡千辛萬苦換來的;祖國的繁榮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的;更加文明、更加富強的明天需要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團結協作、奮力拚搏才能實現。大家都紛紛表示,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向革命先烈學習,弘揚安源精神,發揮模範作用,克服艱難困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立足學習,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