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特困民眾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今天是民眾工作日,下午在街道紀委副書記胡珊書記和社區幹部彭贊的帶領下對格線內進行走訪,並在走訪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綜治服務這一塊做一些民意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居民對社區綜合治理這一塊都評價很好,居民劉小平反映現在偷盜搶劫、聚眾賭賻、地下六合彩等等社會治安這一塊在我們社區還是沒看見過,而且平常在家門口有時還能看見110的巡邏車在家門口巡邏,這一點居民還是比較滿意。

八組居民馮佳福建議在八組組級公路危建老屋急彎處,希望社區能做一個急轉彎指示牌,這樣開車的人路過時能引起警覺,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篇二

今天按照計畫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組,走訪幾戶困難戶。西站社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宮癌的肖春連。踏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六組的肖春連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裡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床上,肖春連半倚著坐著,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連很不幸的患上子宮癌,為給她治病,家裡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裡飽含著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裡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後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肖春連擦乾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繫我,但是一旦聯繫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裡張望,頓時心裡有股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曹啟華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台破舊的電視機,屋子裡幾乎沒有什麼電器設備,更不用說家具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著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布置的乾乾淨淨。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著門外。

曹啟華52歲了,離異,高位截癱,一個女兒在讀大學,自已一個人靠父母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著他坐在輪椅旁邊,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著在外讀書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著他們,想著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裡念叨著依舊是他的孩子。兩隻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著,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於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後,還剩一戶不在家。

據了解,段成群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後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於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段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段成群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麼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段成群老人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用顫抖的雙手夾著一桿旱菸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

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並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么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社區孤寡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關心社區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社區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社區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肖春連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

篇三

今天一大早,按著昨天的計畫,我再次徒步來到黃河子村四隊進行走訪,今天走訪的是幫扶對象馬俊英。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般基層幹部,投入到“同步小康”幫扶行動,能做些什麼呢?

來到貧困戶馬俊英家門口,他家的小狗就叫了起來,記不清這是走訪馬俊英家第十幾次了,每次到村入戶時,他家是必不可少的走訪困難戶。馬俊英現已82歲,老伴也79歲,兩位老人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腰腿疼等多種老年病,而他老伴十多年來更是因身患癌症多次住院進行治療,從而導致家中貧困,如今欠債累累,膝下雖有三個女兒,但是都在種地,日子過得都是緊緊巴巴。過年時曾經為他家多次送去米、面、慰問金和縣書協為貧困戶書寫的對聯等扶貧物資。淳樸的老人感動得緊緊握著我的手直說:“好閨女,感謝黨和政府啊,也謝謝你啊!”

進入到馬大爺的屋中,有一股難言的味道,因老伴長年生病已不能自理,常常是身體也不太好的馬大爺幫助她進行大小便的清理,十幾年來如一日,而馬大爺卻從未抱怨過一聲。屋中窗戶雖然低矮,但很明亮,家具雖然陳舊,但仍然很乾淨。看到我來了,馬大爺熱情地說:“快坐啊,閨女。”同時又有些難為情,我趕忙上前幫助老人換上衣服。詢問了上次說的家中要養小豬的情況和老太太最近的病情,在交談過程中得知老人家中已抓回了兩頭小豬,院中的小菜園也已種上了各種蔬菜,老太太的病情沒有進一步的惡化,在說話時老人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不時的地回頭看看老伴。

回來的路上,我在思索:如何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走訪,雖只是一種形式,但走訪的過程卻是實在的,能直觀地看到民眾的困難,能真實地體會到民眾的感受。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是一次鍛鍊與情感體驗,更是心與心的碰撞和交流。我的內心不僅有些動容,既為老人不屈不撓的生活精神,又為他們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深而感動。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鼓勵其樂觀對待暫時的困境,並積極向上級反映和呼籲。他家是因病致貧的典型現實例子,目前老人已獲得每年1800元的低保補貼和每年1200元的養老保險補助、以及煤補600元。現正在幫助老人積極爭取光伏扶貧項目和佰慧生等龍頭企業的幫扶產業基金,為他家早日解決困難提供綿薄之力。

我很希望自己能更強大,能給予困難民眾更多的幫助。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勵、微薄的資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幫扶對象當前的困境。所謂眾人划槳開大船,真心希望通過這次幫扶大行動,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特困人員等弱勢群體,盡力幫助他們儘快脫離困境,讓他們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和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