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讀書筆記

花了一個多月,才陸續將這本書看完。(有一點點情節透露)。

有不少朋友評論說覺得失望,其實我是覺得,韓寒開始老練,整本書有讓我覺得有廢都的味道,也有傾城的味道。但事實上還是韓寒自己的東西。

他說出了很多我們這個年代的想說,卻沒有途徑說出來告訴別人的很多東西,永久妹妹和阿雄就是我和你。韓寒已經能夠把普通人茫然,無奈、和尷尬的感覺簡單溶合到情節中。看這本書,你會覺得是就是自己在找一條路,在城裡找一條路,而其實路就一直在你腳底下。至於城池,不過是你自己鎖住自己的圍牆。

說起來,韓寒肯定不喜歡像做語文卷子一樣猜測他的文字用意。儘管,在遊刃有餘的敘述中,有些文字語言的設計還是有一些匠氣的存在。比如有關時間那一段描述,如果不是那么大段不是那么突兀的放在一個場景里體現,或許會更好。

至於結局,說實話有點猜到“我”會遇見“永久妹妹”,但阿雄的不知所蹤總是覺得有點欠缺。

不想說太多的情節。其實把韓寒的書都拿出來看一遍,還是會發現他的改變和進步。很驚喜,需要的只是時間。

韓寒的書,零零散散看了幾本,比較心《長安亂》,雖然那時我正在迷九把刀,但對於韓寒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接受。

《一座城池》可能不是眼中最好的,但卻是最諷刺的,每次笑過後留下的無奈和哀嘆,就好像春節鞭炮後的濃煙,揮之不去。

八卦誕生,緋聞出現。越是不為人知的事情大家越是討論得不亦樂乎,而所謂的真相,早已被眾人踩在腳下。

就好像多年前聽到的童話故事,多年前語文課本上對社會的讚美,政治課上老師對未來的暢想,所有兒時遮掩社會的面紗,如今在一本書中被硬生生扯落。

《一座城池》,看看也無妨,只是看過後,能得到什麼能反省什麼才是真正需要自己體會的。

如果某天我們真的像城池一樣滅亡,還能怨天尤人么?

這本書我是初三下半學期讀的。

當時已經在一模什麼的了,但是一想到就快要離開這個學校了,圖書館裡的書還沒借過幾本就會覺得很遺憾。而我本身很少看長篇小說,也覺得新鮮,就天天躲在被窩裡看書,把手電筒鉤在被子上,坐在床上躲在被窩裡看書。

我的舍友比我先看,那段時間老聽她悶在被子裡笑,覺得好奇,就把這本書要了過來,後來這種情況自然而然的也就發生在我身上了。尤其是提到某女c的片段,關於藍色的月經,我就差沒從床上栽下來了(我睡上鋪)。他們離奇的出租屋(樓),樓下賣包子的老太太(看熱鬧的人們),關於二手電視的種種。還有他們搶腳踏車,學校里的鳳凰妹妹什麼的,混亂,但卻很有意思。

我們是鮮有這樣荒誕的生活的,雖然內心也懷揣著這份渴望,但實現它離我們這一代(不說是90後)還是比較遙遠的。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要追求些什麼,我們的追求又有什麼用?只能給別人看罷了,擺設而已。世界末日總會到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加速世界的滅亡。可笑,好玩,但你難道不認為很可悲嗎?所以,無論再怎么混亂,只要是為自己活著,活在自己的城裡。

活出自己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