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的論據:改革創新的議論文論據

議論文的論據:改革創新的議論文論據

革新者是披荊開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兒,是時代的精英。

事實論據

1.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2.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

托勒密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鏇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克卜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理論論據

●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

——托馬斯·彼得斯

●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

——陳玉書

●同是不滿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復古。

——魯迅

●人類的創新之舉是極其困難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視為神聖的遺產。

——蒙森

●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成功以前,人家總說他是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