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預習教學隨筆

教學生學會預習,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寫教學生學會預習的隨筆呢,我們去感受一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學會預習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學會預習教學隨筆篇一

大家都知道,提倡和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需要,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未來世紀需要的人才應具有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是: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學會學習;有效地閱讀理解和溝通表達;有蒐集和套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適應發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更快更好地具備這些能力呢?我想只有做到教育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最佳化教育過程,讓學生的個體得到主動發展,才算是真正在國小語文學科中實施了素質教育。實踐中表現,培養學生再學習的能力,對於提高素質纛關重要。下面就這方面,談幾點做法。

一、教給預習方法,掌握自學規律

《小語教學大綱》指出:“閱讀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可見,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我首先教會學生預習課文。

我告訴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並不是從老師講課開始的,而是從學生的預習開始的,預習充分,課堂接受知識快,反應快。因此,每學期,我都要上一至兩節的預習指導課,著重教給這些方法:(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對生字、新詞藉助工具書查讀,要求邊讀、邊想、邊記,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分好段,寫好段意。(三)根據課後問題,找出課文的重點、難點和含義較深刻的句子,不易理解的句子。其中,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書,是預習的的一個基本方法。我經常鼓勵學生勤翻工具書,告訴他們,我在學校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字典,在家裡放了一本字典,還在講台桌上備了一本字典,並經常當著學生的面,在課堂上查閱字典。使用工具,需要動手動墨,部分學生往往懶得去做,這就需要教師切實檢查,才能收到實效。《刻骨銘心的國恥》是一篇選學課文,學習預習時有所忽視,我在上課提到“令人髮指”的“指”什麼意思,學生模糊不清,我立即讓他們當堂查閱,明確其義。久而久之,學生在自主地預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自學的習慣,而且掌握了自學規律,提高了學生能力。

學會預習教學隨筆篇二

上課時,我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有點跟不上,我覺得主要是學習習慣或學習方法不好。現在你們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應該學會預習、複習和自學專業知識,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講的就不看”的水平上。我知道大部分同學沒有學好C++,但是只要現在跟上我講課的步伐,課下多用點時間看看書,把課後的練習題仔細做一做,把布置的作業認真完成,把每一次的實驗內容提前編寫好並保質保量的完成,我想你們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的。

願大家“多學多練,熟能生巧”,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

學會預習教學隨筆篇三

預習是個好習慣,我喜歡讓學生預習。我覺得讓孩子預習要學會

欣賞,學會感悟,學會提問,學會收集資料,養成用心讀書的好習慣。 學會欣賞,就是教會孩子審美。可以有目的地訓練他們勾畫生字新詞找找比喻句、擬人句,自己認為意思寫得有趣的地方。

學會感悟,讓孩子在自主的讀書時與文本產生情感交流,初步寫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要注意要求不能太高,從一詞一句開始,慢慢讓孩子學會體會。

學會提問,讓孩子們學會提問的方法,學會從課題提問,從詞語提問,從內容提問,從課後習題提問。問題的提出是他思考的開始,“解鈴還需系鈴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學會收集資料,資料的收集對理解課文,體驗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用好自己僅有的資料,學會收集。我們在布置每課的預習時還可以給孩子提供要收集內容,讓孩子知道收集什麼,怎樣收集。

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剛開始必須要有布置,有檢查,勤督促,快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