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隨筆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那國小語文要如何教?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國小語文隨筆,一起來看看。

國小語文隨筆篇一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國語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 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國小語文隨筆篇二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麼事?經過讀文後,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庭。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並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說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後學生終於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了甘羅善於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於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後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國小語文隨筆篇三:一堂不一樣的語文課

不知不覺開學已有一個月,作為新老師的我在一個月里雖談不上歷經艱辛,但也是飽嘗教師工作的不易。一個月下來可以說每天身體都是疲倦的,但是我的精神卻是充實的。這種無形的力量來自於天小二(3)班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一個月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尤其是那節不一樣的語文課。

那節語文課的主題是“詩會”,“詩會”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背誦詩歌,通過“詩會”活動激發孩子們對於詩歌的興趣,同時豐富孩子們的詩歌知識儲備。這個主題的靈感主要來自於一所中學,記得我每天上班的路上都會經過一所省級高中的門口。一天,剛好這所中學的門口來著一條橫幅:“熱烈歡迎某專家蒞臨我校開展詩會活動”,看到“詩會”兩個字我內心竊喜,於是腦中便有一個想法:能不能在我們班舉行一個小型詩會活動呢?

接下來幾天我把這個想法逐漸整合成了一個課堂計畫。在做這個計畫的時候我也考慮到了幾個問題:

1、這節課要怎么組織才能發揮最大功用?

2、學生的詩歌儲備量可能不足,這勢必影響活動的開展。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也思考斟酌了很長時間,總覺得有些地方感到力不從心。於是我就請教了我們年級的骨幹老師——我的師傅陳老師,陳老師給我的建議很受用,這個活動的進行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活動充滿挑戰性,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根據她給我的建議我設定了如下幾個環節:1、自由背詩(5分鐘)。2、背誦關於季節的詩(每個季節3-4分鐘)。3、背誦李白的詩歌(5分鐘,因為我們剛學過李白的詩)。4、老師總結。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首先和孩子們交流,大體上知道他們已經背過哪些詩句。同時我提前一周告訴孩子們這個活動,讓他們利用一周時間好好準備,可以複習學過的詩歌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詩歌。根據之前的計畫和要求,在課堂上,我留出5-10分鐘時間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新的詩歌。我還利用校信通這個平台發動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一起學詩、背詩。在這中濃重的氛圍中,孩子們樂此不彼。每天晨讀的時候總能聽到孩子們快樂的朗誦著自己喜愛的詩歌,這為接下來活動的舉行做了良好的鋪墊。

詩會活動我安排在9月29日下午第三節課,那時孩子們剛結束大課間活動,思維處於活躍期,有利於活動的舉行。在這之前我也做了一些細緻的工作,首先在黑板上把主題“詩會”兩個字寫出來,這兩個字占了黑板的“大壁江山”,很醒目。接下來,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小獎品——本子,在本子上用小印章蓋上“你真棒”三個字。上課鈴終於響了,我讓孩子們先趴下休息2分鐘,整理思維。時間到了,孩子們坐的很端正,用行為告訴我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首先我將孩子們分為4個小分隊,4個分隊進行比賽。告訴他們活動規則:本次活動以搶答的方式進行,背誦學過的詩加20分,背誦沒學過的詩加30分。哪個分隊得分高就是本次活動的獲勝者。接下來我和孩子們說了活動中的要求:要守紀律,不講廢話,尊重發言的同學。本次活動設定最佳團隊獎、表現突出獎(在沒有獲勝的小隊中選表現好的同學)、文明行為獎。

“下面我宣布淮安市天津路國小二(3)班詩會活動現在開始!”我一聲令下,孩子們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第一環節自由背誦你喜歡的詩歌,可以是古詩、現代詩,亦或是你最愛的童謠。只見每一隊的孩子都積極參與,使出自己的“殺手鐧”,為自己爭光,為小隊爭分。。第一環節結束,第二隊和第四隊以微弱優勢領先。第二環節背誦季節的詩歌。剛開始,第三小隊奮起直追,一度超越第二和第四分隊。這一環節有一個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叫鄭陳鑫的小朋友接連背誦了2首詩,這個孩子是班裡典型的“問題小孩”,上課表現為注意力分散,多動。今天他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很高興,說明我的活動激發了大部分孩子的興趣。第二環節結束第二小隊表現突出。接下來是第三環節,孩子們絞盡腦汁把自己能背誦的詩全背出來了,比賽進入了白熱化。最後第四小隊和第二小隊打成平手,我想了一個辦法分勝負:背誦課文中李白寫的詩,要求有感情,有動作。第二小隊的孩子迅速的站起來,聲情並茂的演繹了課文中的《靜夜思》。活動以第二小隊的獲勝宣告結束。我也簡單的對活動進行了總結,對於孩子們的優異表現給予了表揚和肯定。

下面是頒獎環節,獲獎的孩子們異常興奮,同時我還鼓勵沒有獲獎的孩子再接再勵,爭取在下次活動中積極表現。這時候離下課還有6分鐘,我請了幾位同學來說說自己的感受。一個孩子說:“希望老師以後能夠多舉行這樣的活動,豐富我們的知識”。還有一個孩子給我提出了建議:希望老師上課能夠多花時間來給我們一字一句的講解詩句,便於大家更好的理解。最後一個孩子對我進行了評價,他是這樣說的:“老師你壞的時候像母老虎,好的時候像小白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作為老師的我真是哭笑不得,但我的心是甜的,因為我在學生心目中既是嚴師亦是益友。

這節課伴隨著下課鈴響起而結束,課後我也對這節課也進行了反思,也發現了不少問題。首先這節課大部分孩子都參與到其中了,但還有個別孩子沒有真正參與進來,以後的課堂我要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注,鼓勵他們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再者就是孩子給我提出的建議,希望老師上課能夠多花時間來給他們一字一句的講解詩句,便於大家更好的理解。接下來的語文課我要更好的進行統籌,帶領孩子們走進詩歌的樂園,我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