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主題:廣州變化

研究報告

主題:廣州變化報告

廣州四大便利店門店數量統計 大多處於虧損狀態

扎堆”經營導致便利店數量遠未達到盈利規模惡性競爭卻提前到來 

由於經營定位不準、成本日益上漲,目前多數廣州便利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中午,你會去便利店買快餐填肚子嗎?這對多數羊城上班族來說還是個相對陌生的問題,但對於不少廣州便利店而言,將大規模鋪開的快餐服務已成為其儘快擺脫虧損的希望。 

此時的廣州,為儘快達到規模優勢,被稱為零售行業“螞蟻”的便利店正掀起新一輪的“圈地”運動,而在“圈地”的背後,則是無法繞過的盈利難題。 

儘管廣州便利店總數不多,但由於各品牌喜歡“扎堆”經營(一些地方不足百米就有多家便利店),導致便利店數量遠未達到盈利規模而惡性競爭提前到來,而由於經營定位不準、成本日益上漲,目前多數廣州便利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提前到來的惡性競爭 

“光我們家樓下就有好幾家便利店,小區里還有多家超市,現在我即使買一瓶醬油,他們也會幫我送到樓上。”家住廣州駿景花園的張小姐說,便利店與中小超市的競爭在小區已經“白熱化”———這只是廣州便利店發展的一個表象———迫於壓力,便利店在廣州已經進入瘋狂的“跑馬圈地”時期,為達到規模優勢,降低物流配送及採購成本,眾多便利店品牌已陷入門店比拼的困局。 

一些本土零售專家認為,雖然便利店在廣州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目前便利店到底能在超市、百貨、購物中心及傳統“士多”的碗裡挖到多少市場份額還值得考量。而盲目的擴張讓總體尚未飽和的便利店之間提前處於“惡性競爭”狀態。 

在廣州不少社區、街道、樓盤可以發現,相隔不足百米遠的距離就有多家便利店,而一些地方同一品牌的便利店相距也不過二三十米。有人把這種競爭看成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遊戲,“一家開了新店,另一家馬上跟進。”“路兩頭就有百佳和好又多,誰還去這么小的便利店啊?東西又貴又少,不實惠。”家住廣州市龍口西路的李先生說出了社區居民的普遍心態。據記者觀察,這裡7-eleven、喜市多商品的價格要比超市貴10%左右。 

“除了投入,還是投入” 

“除了投入,還是投入。”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笑稱,目前在廣州做便利店,依然還屬於“向珠江中白扔鈔票的事業”。個別企業單店實現盈利的模式,還不能代表行業真正的盈利未來。據介紹,虧損嚴重的am-pm和“倍順”在去年均已撤出廣州市場。 

“網路與規模是連鎖便利店盈利的‘上帝之手’,總體來看,現在廣州各家連鎖便利店的數量遠遠沒有達到總體盈利的規模。”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另一組數據能證明該人士的說法———今年6月,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表示,有XX年歷史的上海便利店規模當時已達到4100家。但直到去年,擁有上海便利店“半壁江山”的快客和可的便利店才實現盈利,它們擁有上海便利門店總數的51%,追求“規模效應”,無疑成了便利店怎么也逃不開的魔咒。 

雖然達到盈虧平衡點所需的店鋪數量不一樣,但廣州便利店網點發展的速度遠遠不及上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