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主題:廣州變化

據了解,首都北京連鎖便利店的數量雖然不及上海,也已發展到了XX多家,而號稱“千年商都”的廣州卻只有區區500家不到!其中,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7-eleven在廣州的店鋪數量最多,也只有150家左右。 

“按照便利店的一般發展趨勢,店鋪數量只有達到100家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一位給多家便利店品牌做配送服務的本土物流企業老總告訴記者,但7-eleven在廣州的店鋪數量超過100家時卻仍未實現盈利。 

該人士表示,其中競爭對手不斷湧入帶來的市場變化是關鍵原因。XX年底,聯華快客、上海可的、喜市多(c-store)搶灘廣州,他們以低成本的拓展速度搶奪了7-eleven的大片店鋪資源,與此同時,7-eleven中國香港地區的宿敵ok便利店也取得經營牌照。目前,門店數量上暫時處於“老二”的快客在廣州也已發展到了100家。 

多元服務市民不“買賬” 

在普通市民看來,喜市多與其它便利店的區別可能就是那扇見人就開的自動門了———這正是許多廣州便利店尷尬境地的寫照———經營無特色,想拓展多元服務卻很難得到市民的認同,導致新利潤點對店鋪貢獻不大。 

按照國外的經驗,在商品種類上無法與超市相提並論的便利店試圖通過增加服務來贏取消費者,這招在上海有了成功的經驗———7-eleven就把“創意增值”作為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利器,他們可以根據顧客需求,不斷推出各種貼心的服務,在便利店裡可以洗衣、發傳真和交水費、電費、煤氣費、保險費,有的地方甚至還可換手機sim卡。 

但許多便利店在廣州推出這些服務的時候,市民似乎並不“買賬”。業內人士評價,這說明廣州與上海、北京市民存在很大的“消費差異”,經營者對此感到非常頭疼。 

“我沒想到在廣州做服務會這么難,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接受這種消費方式。更讓我感到奇怪的是,我們用的一些方法人家早就用過了。”某知名連鎖便利店負責人感慨道,如電話充值服務,推出了很久銷售額卻非常小。 

目前,廣州便利店的差異化並不明顯,主要分為三個“派別”:一是以食品經營占主要的,如7-eleven、ok、喜市多等,多選擇人流密集的地方;另一種為日用品和食品各占一半的,如快客、可的等,多設店在二三級馬路及社區;還有就是一些非主流的小型連鎖便利店,定位低端,靠出售廉價商品勉強生存。 

租金上漲增大盈利壓力 

據了解,造成便利店“圈地風險”的,租金不斷上漲是重要因素。 

目前,一個二三十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廣州市中心城區僅月租金就要1萬至2萬元,而目前便利店的毛利潤率只有18%至20%,換言之,每月必須要有10萬元以上的銷售額才能對消掉月租金。此外,便利店因受限於面積、產品種類等,盈利能力也就有限。在單店銷售額低位徘徊的情況下,便利店瘋狂擴張的風險可想而知。 

一家便利店的店長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他們所在的位置開一家五六十平方米的便利店,成本大約要30萬元左右,其中一年的房租就在20萬元左右,超過成本的一半。再加上加盟費等各種費用,很難賺錢。 

據有關報導,在杭州,高價房租正成為杭州便利店生死存亡的一道檻。目前,杭州的商鋪租金從五年前的十萬元左右上調到三十多萬元,一些契約到期的便利店承受不了漲價的壓力,忍痛割愛,關閉門店。而在廣州,便利店尚處在大舉進攻社區樓盤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