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這個暑假裡,我在尚書網上讀了一本名著:《悲慘世界》。它的作者是法國的維克多?雨果。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所以我不由得寫了這篇讀後感!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冉阿讓原來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而曾四次逃跑,因此刑期被加到了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並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我流淚了。我有一句深深的感嘆:“社會是多么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這本書讓我有感動,也讓我有氣憤!感動是: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中,但他依然保持著這么一顆善良的心。它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可為什麼別人還是不願意接受他呢?他們侮辱他,看不起他,這是我的氣憤也就從中流入了出來!想想我們的生活,想想我們生活的社會,我們真是太幸運了。我認為,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好了,但我們還是應該要好好學習冉阿讓的善良和誠實!最後,我希望我希望世界充滿和平,充滿友愛,再也不要有冉阿讓那樣悲慘的人了!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卻仿佛被一層淡淡的悲傷籠罩著。故事中看似安靜的生活,卻在無形中讓人的心頭為之一顫。

當時的社會,是那么的黑暗,那么的不堪入目。主人公冉阿讓為了7個外甥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冉阿讓屢次越獄導致罪行加重,換來的是十九年的苦役。

當他對這個世界倍感失望時,神父的舉動打動了他,此後,他一心向善成為馬德蘭市長,深受人們的愛戴。在他的工廠里他遇到了女工芳汀,冉阿讓為了在芳汀臨死之前再見女兒珂賽特一面,他救回珂賽特,並履行與芳汀的約定精心培養珂賽特。

那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對母女,他完全可以在芳汀死後,丟下珂賽特,繼續當市長,但他不惜再次越獄,用終身苦役的罪名交換,撫養珂賽特長大。

還有一位老人,被誤認為是苦役犯“冉阿讓”,當時的“馬德蘭市長”對此猶豫不決,這是一個讓自己徹底解脫的機會,但這樣會使一個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而且是以終身苦役犯為代價。最終他決定站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是冉阿讓。

看到這裡,我被感動了,在那樣一個灰暗、醜陋的世界,還有這樣一位無私善良的人存在,就仿佛是在無比黑暗的天空中的一顆給人們帶來光明的星星,雖然小得微不足道,但在整個天空中卻又必不可少。冉阿讓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了珂賽特和需要幫助的人,他通過自己高尚的靈魂,讓生活在悲慘世界中的人們找回最真誠的自己,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這是一個高尚的靈魂!他的精神就像史歌一樣可歌可泣。“他安息了。他活著,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為失去了他的天使……”

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光明,就可以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溫暖的陽光!

最近,由於受到音樂劇《悲慘世界》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的影響,我決定閱讀一下原著。於是我翻開了書本——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千——一個在“高尚”之人的眼裡看來也許“喪盡天良”的冉阿讓卻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物。但在我心裡他確實很高尚。他為了溫飽才去偷食物,所以他也只是一個被逼得喪失理智的底層人物;他為了成為一個好人才棄保潛逃,說明他不願就這樣墮落下去。冉阿讓是個好人,但他的好微不足道,就像蜜蜂為了人類采蜜一樣。

而書中還有一個個性鮮明的角色——旅店老闆德納第。他是個很虛偽的人,外表很善良,內心卻非常醜惡:他不僅在婦女方婷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妻子一起虐待珂賽特,甚至還在革命期間發國難財。他和冉阿讓善良的內心相反。如果說冉阿讓代表著人性的陽光面,那么德納第就代表著人性的陰暗面。

德納第和冉阿讓的不同告訴了我們,在別人眼中“高尚”的人也許並不善良,只有像冉阿讓那樣內心善良純潔的人才稱得上“高尚”。

作者通過冉阿讓還告訴了我們:仇視社會是沒用的,只有靠愛和改革才能使人人公平。

我發現,這本書也告訴了我——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人在默默的付出,就像冉阿讓一樣。

只要懂得付出,你就是高尚的。無論你屬於弱勢群體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高尚之人,不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