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讀書筆記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是啊,一個朋友就是珍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我喜歡一篇文章《羚羊木雕》,木雕引起了家庭的矛盾,朋友的友誼。父母的重財輕義的思想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影響。

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後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

兩個好朋友就因為一個羚羊木雕而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的友情比金錢重要的多,一個知心朋友是用錢買不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是金錢最重要了,而是那些友情、親情。世界上的富翁,真正能算得上有錢的,又有幾個呢?

我不禁慶幸我的身邊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但我又不禁有了一些顧慮,現在的社會中還有多少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全都是一些用錢做買賣的生意而已。現在誰還會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不都是為名為利的嗎?

當然,我相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祝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

讀了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我覺得文中的父母不應該逼孩子要回木雕。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之間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可當我認真讀完這篇課文後,站在故事之外,卻看清了父母與孩子兩方出現矛盾的核心,就是缺乏交流與溝通。文中的父母一味的說木雕值錢,逼孩子要回木雕,完全不顧孩子的情感,致使孩子在與媽媽交流時的害怕,難受等一系列的情感糾葛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作為媽媽來說,沒有與孩子很好的溝通,只是很強勢的,一味的逼孩子把木雕要回來,堅持著自己“木雕很可貴,一定要要回”的立場,完全沒有把孩子的立場“友情價很高,誠信很重要”放在眼裡。我覺得既然已經送出去了,父母就不要重財輕義,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影響,讓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傷疤。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抱怨人心不古,重利輕義。可當我們的孩子在青青校園結下真誠無私的友誼時,是誰把它玷污了,僅僅一句社會變了,就能搪塞過去嗎?作為啟蒙老師家長,該現行教育,以身作則的時候,我們真正把握機會了嗎?

今年暑假,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羚羊木雕》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把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隻黑色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方。媽媽無意間發現“我”桌子上的羚羊不見了,便問“我”羚羊哪裡去了,“我”對媽媽撒了謊,說收起來了。媽媽讓“我”拿出來看看的時候,“我”卻扭扭捏捏的拿不出來了。媽媽執意要“我”要回那隻羚羊,“我”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去萬方家的路上。到了萬方家,“我”只好說出那句“我”怎么也不想說出來的話,過了一會兒,萬方責怪“我”不守信用,萬芳的媽媽輕輕地朝他屁股打了一巴掌,讓萬方把“我的”羚羊拿出來。萬方不情願地拿出“我”的那隻羚羊,他很細心,還給它裝了個小玻璃框子,“我”把那個玻璃框和小刀放在他媽媽的手裡,便默默地走出了萬方家的門。走著走著,“我”突然聽見了萬方的聲音,萬方把玻璃框子和小刀塞到我的手裡,便消失在雪花飛舞的世界裡面了。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我”的媽媽很重財輕義,而萬方的媽媽卻很大方。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也不少,孩子們不懂事,互相交換禮物,家長卻認為禮物的”價值“過高,不應該交換,然後讓孩子要回來的。

讀了這本書,從中我體會到了這樣一個道理:人,要做個有信用的人。不講信用,就等於丟失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講信用,就等於獲得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