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5篇

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篇一

清明節中國的“時年八節”之一,由周代始,如今已經將近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清明那幾天,人們會祭祖、掃墓,為先人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好。

當然,家家都有先人,我們家也不例外。清明節那天,我一早起床,幾絲陽光透過小窗射入家內,顯得格外美麗,格外耀眼。我從床上爬起來,跑到窗戶旁邊,看到天邊淡著幾絲紅霞,如不好意思的小女孩,紅著臉偷偷笑呢!我沉浸在這美景中,眼前不時的出現幾個偏偏起舞的少女在為我表演,心裡美滋滋的。突然,一聲“兒子”把我從幻想的世界裡拉了回來,使我不時感到有些驚恐、驚訝。“老媽!幹啥呀?嚇我一跳!”她回答道:“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姥姥姥爺要去新鄭掃墓,你去不去啊?我高興地回答,說:”我去我去,今天天氣多好啊!“在經過了我的同意後,媽媽又打電話徵求了舅媽的同意。我們磨嘰了一個多小時後,在九點整出發了。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在高速路上,我們遇到了堵車,只能乖乖等候了。終於,在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奔波後,我們終於來到了新鄭,進行掃墓。在姥爺的指導下,媽媽開著車顫顫巍巍的來到我姥姥的媽媽的墓邊。這時,一個不幸的訊息傳入我的耳中。姥姥說:”小孩子掃墓不好,讓大人去吧!“頓時,我火冒三丈,心想:”開車開了那么長時間,終於到了,而你們卻不讓我去,什麼意思啊!“可是我在口齒利索,也說不過三四個大人啊!唉!只好帶著妹妹在菜地里玩了。於是——我一手拿著相機,一手牽著妹妹,走向了田野。

田野里都是麥子,如今還沒有熟呢,但是他們都長得很高大約有30厘米長,像猴子的尾巴,彎彎翹起。在這一望無際的田野中,有妹妹,有我,更有那斑斑點點。各形各色的昆蟲呢!又偏偏起舞的蝴蝶、臭熏熏的屎殼郎、斑斑點點的七星瓢蟲以及美麗的無名鳥(其實是我不認識)等等,他們與我和表妹一起,享受著春日的陽光和鬆軟的土地。這時,遠處出現了一片金黃色的地方,走近看,原來是一片油菜花地啊!我迫不及待的想過去,可是中間一道溝阻擋了我們,於是,我和妹妹”跋山涉水“,那些昆蟲跟著我們,一同來到了那。我和妹妹躺在那裡,感受陽光,感受花香,感受昆蟲的氣味,還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不知不覺中,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們該走了,我戀戀不捨,想和大自然拍張照,那些昆蟲成全了我們,我和他們一起拍了張大自然與人的全家福。

一上午過去了,我從剛開始的不情願到了不捨離去,雖然沒有掃墓,但我卻祭奠了城市沒有的美麗大自然,這一趟,我沒有白來。

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篇二

清明節到了,早晨,我正迷迷糊糊的睡在被窩裡,突然,鬧鐘響了。我在意識到今天要去給爺爺掃墓,我急急忙忙吃完早飯,刷牙洗臉。

30分鐘後,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以及表哥,一起來到瞭望秦山,這裡來掃墓的人不多,可能是因為時間比較早的緣故。

我們來到爺爺的墓碑前,看著那曾經十分疼愛我的爺爺的黑白照片我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我們擺上飯菜,水果。然後又給爺爺燒紙錢和紙做的金元寶,我心中默默地想:爺爺您在天上 過得好不好呢?您一定要保佑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啊。

又過了十幾分鐘,我們開車回家了,在回家途中,我又看見許多人來望秦山為親人掃墓。

行駛在公路上,我突然想起了詩人杜甫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家了。

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篇三

時間真如劍飛一般,一晃已經到清明了,清明是一個祭拜死親人的日子,在清明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去給自己去世的親人燒紙,主要是為了紀念他們,今年清明的時候,我跟著爸爸回了老家,給 爺爺奶奶燒紙。

清明那天一大早,鄉親們就紛紛起床,做著過清明的準備。在家吃完早飯,我和爸爸乖乖地等著隊伍的到來。不久,外面傳來“咚囉”聲。鑼聲,鼓聲,喇叭聲響成一片,猶如一曲交響曲,也似一 場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閃電的預報,鼓得“咚咚”是雷公的來臨,鑼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腳步。

聽到這些,不用說,一定是隊伍來了。我和爸爸加入隊伍,跟著領頭走。敲鑼打鼓是我們老家過清明的一個傳統節日,主要是提醒人們記住清明,讓人們不要忘記祭拜那些去世的親人和朋友,我很 喜歡老家過清明的氣氛。

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篇四

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去給爺爺掃墓。到了那裡姑姑和爸爸把兩棵大松樹栽到爺爺的墳前,澆上水。栽好了樹,姑姑拿來了紙錢給爺爺燒。我知道這並不管用,但表明了家人的想念和疼愛。我看 到爸爸和姑都非常傷心。雖然我不記得爺爺,但是聽爸爸媽媽說我小的時候爺爺非常疼我,我也有點傷心。

第二天我和媽媽又去了姥姥家,姥姥給我和妹妹煮了很多雞蛋,我和妹妹把雞蛋染紅了,然後我們就開始碰雞蛋。我的大爸爸給我們扎了一個鞦韆,我和妹妹迫不及待的跑到鞦韆面前,妹妹一屁 股坐在鞦韆上,所以我只能讓給她了。

我覺得這個清明節很有意義。

二年級小學生清明節見聞日記篇五

人人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而這個清明節是陽光燦爛的,不過風很大。清明節常常有這些習俗,如帶柳條、插柳枝、掃墓、踏青、吃青餃等等。

我查找了資料,有一個清明節的傳說是這樣的:有一次重耳在山上餓了,介子推就把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重耳非常感謝介子推,答應一定要報答他。後來,重耳當了郡主,他已經把介子推的事忘了 。有一次他想起介子推的事,就派兵去找他,可介子推把門緊緊地關著,背著母親逃到棉山上,重耳的一個兵說:“郡主,我們三麵點火,一面不點火,介子推準會走出來的。”重耳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就派了一些兵去點火,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不但沒走出來,而且躺在一棵被燒焦的大柳樹下。重耳很傷心,就隨手摘下一根柳枝做成圈帶在頭上,他告訴手下的兵,這一天只能吃寒食,不能把食物 用火燒,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原來清明節不光是個節氣,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