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日記【六篇】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一:數學小訣竅

同學們,在你們的數學學習中是否和我一樣,有一些不經意的發現?現在我就來介紹我的幾個發現:

如果要你算一個多位數乘5,你是不是準備列豎式?我卻可以口算,因為我發現一個小訣竅。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算48532×5的積,先找到這個數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會口算嗎?242660這就是48532×5的積了。知道為什麼嗎?我把原來的數先擴大10倍,再縮小2倍,是不是相當於擴大5倍呀?你掌握這個小竅門了嗎?

同樣的發現我還有:一個數乘1.5隻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為什麼?)一個數乘15呢?用剛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經想到了吧,再擴大10倍就好了!

我還發現一個多位數,末兩位符合這個要求:十位上十奇數,個位上是5,用它乘5,積的末兩位肯定是75。我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多位數的個位與5相乘得25,積的個位是5,向十位進2,而十位的奇數與5相乘的到的是幾十五,這個5應該和個位進上來的5相加寫在十位上,所以這個積的十位上肯定是7,個位上肯定是5。同樣的道理,你不難推出,一個多位數十位上是偶數,個位上是5,它與5相乘,積的末兩位肯定是25。

這個發現能用我前面所說的一個數乘5的巧妙算法來解釋嗎?想想看,它們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數擴大10倍後,末兩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餘數1,與50合起來150÷2=75是末兩位上的數字,也可能百位上沒有餘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兩位上的數字。

同學們,我的這個小發現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這是我自己動腦筋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偉大的發現不是由這點點滴滴組成的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于思考、善於發現的人吧!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二:爸爸的魔法

今天晚上,爸爸神秘地對我說:“小茵,我會‘摩法’,你信不信?”我迫不及待地問;“什麼?你會摩法?是什麼摩法?”“摩法是這樣:你打開一本書,我能借魔力,說出哪邊是偶數頁,哪邊是奇數頁。”爸爸神氣地說。哼,我才不信呢,我要求爸爸當場示範一下摩法。

我拿起一本書,快速地翻著書,當爸爸叫了一聲“停”,我就停下翻書。爸爸語氣略帶神氣地說;“左邊是偶數頁,右邊是奇數頁。我計算了一下,嘿,神了!爸爸猜對了耶。我不服氣,又試了一遍,結果還是那樣。我不解地問爸爸:“爸爸,你是怎么猜對?難道你真的有摩法?”爸爸微笑著回答我;“不,我並沒有摩法。我是按照‘書的左邊是偶數頁,書的右邊是奇數頁’這一規則猜對的”喔,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今天,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又學到了一個數學規則。數學真有趣!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三:圓錐的表面積

今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見了這樣一個題目:求圓錐的表面積。

[題目]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6米,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點長是5米,求這個圓錐的表面積。

我雖沒有學習過求圓錐的表面積,但已經學習過圓柱的表面積,通過圓柱的表面積的解題方法知道:圓柱的表面積等於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圓錐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側面是一個扇形,我雖沒學過但我查了資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積是:扇形的面積=弧長×圓半徑×1/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一點長是5米,而弧長是3.14×6=18.84(米),扇形面積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後用扇形面積加上底面積,就得到圓錐的表面積: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只要勤學善思,就一定會攻克難題,走上成功之路!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四:立體圖形面積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五:圓柱與圓錐

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感覺很輕鬆。可是,直到六年級以來,我卻有點吃苦了。

六年級,是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學期。學習很緊張,我的語文很好,可是,數學卻有點問題了。我的數學成績在班裡還算一般,老師總是說我,如果我努力去學,一定會更好的。數學老師對我們要求很高,我一直在努力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記得有一次測試,我沒有發揮好,錯了很多題,去改錯題時,荊老師對我說:“楊景鑫,這次可錯不少題啊!”老師雖然沒有直接批評我,但我知道,在老師心裡,我的數學成績還算可以,只是自己沒有去努力罷了。

在學習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時,我總是忘記圓錐的體積要乘三分之一,所以,我就努力的去找試題做,後來我就記住了,以後就沒有在錯過了。終於,荊老師測試我們第二單元掌握的情況,我很開心,因為,我覺得自己掌握得很不錯了。可是,當《輕鬆練習》發下來後,我卻傻眼了,因為,我錯的全是套用題的得數,在那一頁上,幾乎沒有一個對勾,我很難過。從那以後,我比以前更努力學習了,在家,我每天除了做完學校的作業外,還要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如果遇到不會的題,我就讓好同學幫我解釋……久而久之,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不會在像以前那樣了。

不過,在一些粗心大意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系列新問題,在做一些解比例的題時,會出現許多粗心大意的地方,比如說,用比例解題時我不是把前項和後項搞反,就是列了一個沒有意義的算式;在方程中,如果等式兩邊都有未知數x,那么有些時候我就可能不會解了;有時甚至連加減法的算式我也算不正確;我有時做題不是沒看見單位的不同,就是把小數點看錯位置……這些問題的出現,讓我開始注意起來。以後,每當我做完題時,我都會去檢查一遍,後來,我養成了檢查的習慣,錯題也就隨之減少了!

馬上就要畢業考試了。我想在考試之前,我要比以前更好地複習,繼續努力改正自己存在的問題,給自己在這所國小的三年生活畫一個圓滿的句號。在畢業之前,我想衷心地感謝荊老師對我的付出與幫助。在畢業之後,我要用不斷的進步來問候親愛的荊老師和幫助過我的同學們。

六年級數學日記篇六:地瓜用處多

星期六,我跟媽媽到鄉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見農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個個地瓜就像一個個胖娃娃,對著農民伯伯笑,媽媽告訴我:“現在是地瓜收穫的季節”,然後她又自言自語地說:“今天地瓜又豐富了”,我說:“收這么多地瓜有什麼用?”,媽媽說:“地瓜作用可大著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條……”

媽媽知道我學了百分數,就問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對媽媽說:“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問媽媽:“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乾什麼呢?”奶奶說:“我們平潭的特色小吃——鹹米時就少不了它,我們一家三口人吃一頓鹹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們10斤,可供我們做幾次鹹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對媽媽說:“能做25次”。媽媽說:“平均每月吃2次鹹米,夠吃一年嗎?”我說:“還吃不完呢,過年時還可以加餐一次。”媽媽說:“你還真能算,其實它還可以做成茹粉湯、茹粉條、茹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