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悲劇

孔明的悲劇

—— 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樣的嘆盡人生成敗感悟的悲歌,只有歷史巨著《三國演義》能配的上。

在我看來書中最具悲劇色彩的莫不過是諸葛孔明了,其躬耕於南陽得劉備三顧茅廬。為報知遇知恩,全力輔佐劉備匡扶漢室,北定中國,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事是無常,造物弄人,終究抱憾五丈園。

劉備生前,孔明確實做出了可觀的成績;也使劉備做上了皇帝,勢成三分天下,從無一兵一卒打下這樣的天下,孔明實在功不可莫,孔明一生為報劉備之恩,彈盡捷慮,熟不知劉備其並不是深信不疑的,別的不說。單從白帝託孤就可見一斑,劉備臨終告誡遺言,劉禪若賢,則取而代之,明知孔明之心,偏要捅其一刀,這樣的主子能為知音嗎?一孔明之智,不會不知,為此足以說明其為愚患——這也是中國古文人的統病。

在輔佐劉備時,七出祈山,終未成功,不是糧草不足,就是用人不當,或者是遭小人算計。實在是百密一疏,為了早日大統著實有點不能為偏之。蜀國經連免戰爭,民足飢不裹腹衣不整體,國力乏潰,實不足魏國發展農業和經濟。卻大招兵,使蜀國荒原千里,實屬不該而對舉國反對,可孔明卻一意孤行,讓蜀國走上不歸路,而自己也抱憾終生。

思諸葛一生,終為“忠”字所累,當然也要忠,但是切不可以為忠而不思行。其次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知道一件事該做還是不該做,該做!是什麼時候做?怎么做?不該做!是現在不能做,還是以後都不能做?還是什麼時候都不能做?這應該是深思熟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