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世界

光 明 的 世 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一生經歷無數坎坷的海倫·凱勒。一個偶爾的機會,我看到了這篇小說,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住了,一氣讀完後,細細咀嚼,不由得感嘆起來。海倫·凱勒出生只有十九個月時,就因病雙目失明。從此她就一直在黑暗的漫漫長夜中摸索著生活,長久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寶貴。她熱愛我們這個美麗新鮮、棄滿生機的世界,卻不能用雙眼去觀察,而只能用手去觸摸,感到遺憾的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們,羨慕他們能用眼睛去洞察這美麗的世界,而那些朋友們對於這些總是視而不見的。於是,她便得出結論:“耳明眼亮的人觀察到的東西是很少的。”

海倫說:“只有聾子才看重自己的聽力,也只有瞎子才珍惜眼睛明亮的寶貴,對於自己已經有的東西不以為然,對於沒有到手的東西極為乞求,這也許是人的共性。”如果再過三天你的眼睛就要失去光明,那么在這三天裡你會特別珍惜你的視力,你會好好看看你認為最寶貴的東西。以免當你什麼也看不見了的時候後悔悲哀。如果再過三天你即將死去,那么,你在這僅有的三天裡會做出多少事來啊!

我和我周圍的不少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寶貴年華,每當一學期結束時,我們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總是近乎於驚奇地發現,我們所得到的知識是那么少。一百多天也是個不短的時間了,每天除去那八九個小時,其餘那么多時間我們都在幹著些什麼。

如果這時候有位老師對我說:“抓緊時間,好好利用你們的生命吧!”我也是不以為然,我們誰都知道自己終究是要死的,但又認為它是很遙遠的事情。如果誰一說“生命”,都認為是唬人的大話,我們這樣年輕,死是難以想像的,於是就為區區小事而奔波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自己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這樣做,實際等於輕視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著,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發出悲哀的嘆息,豈不晚了么?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寶貴,就應該在眼睛明亮時好好利用它。

啊!朋友,每天的生活,如果都當作即將失去的那樣安排,情況會怎樣呢?與以往相比起來,這樣的生活是否顯得更加充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平坦的,都是崎嶇險峻的,困難與挫折無處不在,當你遇到挫折時,不要氣餒,不要放棄,堅定自己的信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努力奮鬥,不要在乎成功與失敗,只要付出了,就能感受到無比的欣慰。

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奮鬥,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像盲人珍惜視力那樣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班  級:初一(1)班

姓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