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讀“欲速不達”有感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讀“欲速不達”有感

“做事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到目的。”這正是成語“欲速不達”的意思,其實在這則成語還引發著一個有趣的故事,怎么,沒聽過?那就讓我慢慢到來……

在清朝年間,有一位農夫挑著一擔橘子進城趕集。太陽已經偏西,農夫必須在城門關閉之前趕到,否則便會白忙伙一場。農夫焦急的跑著,正巧前面來了一位過路人,農夫立馬停住了腳步,氣喘喘吁吁地問道:“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城裡?”可這位過路人卻說:“你慢慢地走還來得及。”農夫一聽,十分氣憤,扭頭就走,心想:那照你這么說,慢走可以到達,那快走就不行了嗎?不以為然的農夫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散了一地,農夫只好一個一個地撿了起來。這時,天色已晚,當農夫到城門時,城門早就關閉了,可真是讓這位農夫竹籃打水——一場空!

做任何事情,快不是壞事,但是在快的同時,必須重視客觀條件和事物發展規律,否則簡單地追求快,難免會出錯,那樣不但快不了,反而更費事,所以將這則故事稱之為“欲速不達”。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將“欲速不達”這故事“再現播放”!例如:作業寫得再快,忽略準確率,使得錯誤率倍增;洗碗也一樣,即使你洗得十分快,但是你注意到碗碟的邊邊角角嗎?搞得又要重新再洗;做東西你做得很快,幾個零件忘記裝上去,質量出現了問題,便要重新安裝……像這些生活上的小事物,我們只要多一個心眼,多一份認真,多一些莊重,就能將“任務”完成的同時不再犯一些不應該的低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