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讀後感

最近在閱讀巴金老人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三《秋》時,腦海里總是時不時冒出“天涼好個秋”這五個字。秋天本該是個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碩果纍纍的季節。可是說心裡話,在閱讀過程中,我卻總感覺心裡很憋悶,有幾次不得不放下書,走到外面透口氣。讀完後,我昨晚一夜無眠,有很多話是不吐不快。

高家大少爺覺新的窩囊、懦弱、作輯主義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他以為抱著“犧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這樣的愚蠢念頭,別人就會諒解他,感激他;他以為他的唯唯諾諾可以討好身邊所有人,可是他真的大錯特錯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退縮,一次又一次的充當老好人,不僅沒有得到別人應有的尊重和感恩,相反換來的是別人的鄙視和憤懣。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別人又怎么能把你當回事呢?面對別人的故意刁難不是去反駁而是默默承受,時間長了,別人不自覺中就把你當成軟的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堂堂高家大少爺,在整個公館人的眼裡也許連一個丫環都不如。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固然與那個陳舊的制度和吃人的舊禮教有關,還有他遭遇的太多災難共同造成他那個樣子。可是同樣一母所生,又在一個公館裡長大的其他兄弟姐妹為什麼遇事態度和他截然相反呢?二弟高覺民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獨立的看法,他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對未來充滿希望,雖然有時過於偏激,但總比逆來順受強百倍。三妹淑華敢說敢作,天不怕地不怕,按自己的想法活著,雖然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為難,可也沒見到她少一根毫毛。所以高新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做人沒有個性和自己的原則。每次面對那些所謂的長輩們的羞辱選擇忍氣吞聲,以為像鴕鳥那樣遇到危險把頭埋在沙子裡面就可以躲過這一劫。結果呢?“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不是說善良不好,但是無原則的善良就是對壞人的姑奸養息,對惡勢力的推波助瀾。退一步也許會海闊天空,可是一味的退避就是自尋死路。人就是這樣,你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必在沉默中滅亡。

我在閱讀時真的好恨那個人吃人的時代,也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倩兒、淑貞還有很多人的寶貴生命就這樣被那可惡的舊禮教吞噬了。看起來,吃人禮教還真的滿嚇人的。難怪每次別人規勸覺新不要害怕,要起來反抗時,他總是念念叨叨:你們不知道我心裡有多苦,我的處境有多可怕,想以此來搪塞和逃避。其實那些舊的制度和禮教並沒有那么可怕,它們就像毛主席當年的豪言“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你一打它就倒”。可惜在那個特定的背景下,覺新還沒有那樣的覺悟。他遭遇的苦難太多了,一次一次眼睜睜看見自己心愛的人被剝奪生命,而自己卻無法救助她們。也許是對自己太失望了,他變的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哀莫過於心死”。他如殭屍般行走在這個世界上,變的悲觀厭世。他帶著有色的眼睛看這個世界,難怪在他眼裡,秋天的天空是灰濛濛的,到處是秋風掃落葉般的蕭瑟淒涼。可在有信仰和追求的覺民眼裡秋天卻是另番景象,而且他堅信:秋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看來環境一樣,心境如果不同,那他所看的世界也必定迥然不同。

合上書本後,我腦海里總是拂不去對高覺新這個大少爺的厭惡和憤怒。他的唯唯諾諾和老好人面目不僅害苦了周圍人,更重要的是害了他自己。他天真得自以為自己多吃點苦,多遭點罪,就可以換來別人的諒解和同情,就可以挽救那個已經搖搖欲墜的高家大梁。他以為別人會明白的良苦用心,他打碎牙齒吞在自己肚裡,就可以換來所有人的滿意。也許他到死都不不明白,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悲。你可以在某一時刻讓所有得人滿意,你也可以在所有時刻讓某一些人滿意,但是你永遠不能在所有時刻讓所有的人滿意。你如果太在意別人,必然就會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