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讀後感600字

關於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的讀後感600字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為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所做。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百年前。格雷那萬爵士是鄧肯號的船主。他從海上漂流物里獲得一份殘缺不全的檔案,得知在海上遇難失蹤的蘇格蘭航海家格蘭特尚在人間,便毅然帶著他的妻子海倫娜,他的表兄麥克·納不斯少校,鄧肯號的船長、水手,以及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瑪麗和兒子羅伯特駕船去尋找。出發的時候,法國地理學家帕噶乃爾由於心不在焉上錯了船,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到達南美洲並橫穿美洲大陸,後來發現檔案被他們理解錯了,又費盡周折來到了澳大利亞,遇見了格蘭特船長的水手艾爾頓,他自稱是和船長一起遇難的水手,並願意帶著格雷那萬一行人去格蘭特船長的布里塔尼亞號失事地點。誰知艾爾頓實際上是個強盜團伙的頭子,想來劫持他們在墨爾本進行修理的鄧肯號。格雷那萬勳爵給鄧肯號的大副湯姆·奧斯汀派了一封信,叫他到澳大利亞東海岸與他們會合,這封信卻被艾爾頓搶了去,他想讓他的強盜團伙到澳大利亞東海岸劫持鄧肯號。格雷那萬一行人以為鄧肯號肯定已經被艾爾頓等人掌控,便決定去紐西蘭北島的首府奧克蘭,再乘船回歐洲。不料,他們所乘船隻的船長是個酒鬼,讓他們偏離了航線,來到了一個毛利人聚集區,他們被土人俘獲,後又逃脫,在紐西蘭的東海岸遇到了鄧肯號。原來,給湯姆·奧斯汀寫信的帕噶乃爾又一次心不在焉,將澳大利亞東海岸,寫成了紐西蘭東海岸。而強盜頭子艾爾頓就在鄧肯號上,因為煽動船員造反被湯姆·奧斯汀關了起來。他們決定將艾爾頓流放到一個荒涼的塔博爾島上,不料卻在島上遇到了格蘭特船長,原來他們給那份檔案做的幾次解讀都是錯誤的,於是他們一起勝利回到故鄉蘇格蘭。

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帕噶乃爾,大概是因為他和我比較像,十分聰明但卻是個“馬大哈”。他由於心不在焉所導致的後果都是很嚴重的,不過大部分都產生了好的影響。比如說,他上錯了船來到了鄧肯號,卻給鄧肯號帶來許多重要幫助,如果沒有他,或許格雷那萬一行人就不會去澳大利亞,更不可能在塔博爾島巧遇格蘭特船長;他為了橫穿美洲大陸自學西班牙語,卻由於心不在焉學成了葡萄牙語,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樣我就多學了一種語言嘛!”;在給大副湯姆·奧斯汀的信中他將澳大利亞寫成紐西蘭,卻讓鄧肯號躲過強盜們的搶劫,而且在紐西蘭正好遇到遭毛利人追捕的格雷那萬等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特別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管是高興、驚訝、失望還是悲痛,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情感的人,但是我仍然喜歡和善於表達情感的人待在一起,跟他們在一起總是會覺得很自在,相互間毫不拐彎抹角,而該委婉的時候他們也會變得委婉,倒是與那些時刻怕傷害別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裡的人相處反而覺得疲憊。他們滿懷著激情與熱情擁抱生活,擁抱愛與友情。善於表達情感的人自己活著也覺得輕鬆,有快樂他們與別人分享,有苦惱他們與別人分擔,快樂一經分享便翻倍,苦惱一經分擔便減半,於是,他們就會擁有雙倍的快樂,一半的苦惱,這樣的人怎么能不幸福呢?有時,花一些時間讓周圍的人知道我們的喜怒哀樂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比起這點,麥克·納布斯少校就差多了,他是個極端冷靜的人,不喜歡情感外露。不過,大家都認為他性格隨和,無可挑剔。他從不與人論輸贏,爭高低,而且從不發火。他攻打敵人的城防堡壘與他上樓去自己的臥室一樣不緊不慢,步伐穩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會使他激動,他也從不自尋煩惱,哪怕炮彈落在他的身邊,他也會巍然不動。在絕境到來的時候,這種冷靜與理智確實是絕對必要的。

至於格雷那萬爵士,他簡直就是正直的化身。凡爾納如此描寫道:“使他聞名遐邇的是他的過分正直,他的敢作敢為和騎士風度,他是19世紀的弗格斯,但他壓倒一切的優點是心地善良,這一點甚至比聖人馬丁本人更為優秀,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外衣毫無保留地送給高地的窮人。”而格雷那萬夫人則有這一副慈愛的、勇於奉獻的好心腸,也就是她善良的本性讓她決定幫助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找到他們的父親。

格蘭特船長的兩個兒女也讓人感動,格蘭特船長的船隻失事後兩年杳無音信,他們不得不悲痛欲絕地相信他們的父親遇難了。這期間,十四歲、性格堅毅的瑪麗·格蘭特將全部的心力都用來撫養和教育還是個孩子的羅伯特·格蘭特,勇敢地盡到了母親的全部義務。他們高貴地接受貧困的挑戰,勇敢地戰勝貧困。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堅強而有尊嚴地活著。當他們得知格雷那萬夫婦有他們父親的訊息時,便連夜來到了格雷那萬夫婦的居住地馬爾科姆城堡,並以驚人的膽量和毅力參與了尋找格蘭特船長的冒險。

在整個找尋格蘭特船長的旅途中,他們都充滿著對未來的信心、希望,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探險是善良的、正義的,上帝一定不會對他們撒手不管。這種信念讓他們互相之間充滿愛,忠誠。

在他們穿越南美洲的期間,經歷了一段嚴重缺水的路程,由於格雷那萬爵士,羅伯特和他們的嚮導塔卡爾夫各有一匹好馬,便派他們先去探路,尋找水源。途中,他們被紅狼群包圍在一個被遺棄的小木屋中,沒有彈藥,也沒有可以生火的材料,情況緊急,必須有一個人做出犧牲,他要衝出狼的包圍圈,把狼引到他那裡,好換來另外兩個人的生命。就在塔爾卡夫和格雷那萬爭著為對方犧牲的時候,小羅伯特毅然跨上了駿馬塔烏卡奔出了紅狼的包圍圈,狼群緊隨其後。後來,羅伯特平安返回,格雷那萬爵士問他:“為什麼,我的孩子,為什麼你當時沒有讓塔爾卡夫或我去做最後的嘗試搭救你呢?”羅伯特回答道:“爵士,難道不該我去獻身嗎?塔爾卡夫已經救過我的命了!而您,您馬上要救我父親的命!”其實,羅伯特做出犧牲是出於對他們的愛,對他們的感激,這種感激不僅僅是因為塔爾卡夫救過他的命,格雷那萬爵士將要救他父親的命,還因為他們長時間來給予他愛,給予他關心,給予他希望,這種獻身就是對這一切的報答。我們不妨想一想,當我們的親人陷入絕境的時候,我們會不會為他們做出犧牲,會不會為他們獻身。我覺得至少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永遠做一個愛的接受者並不是那么幸福,而只有當我們成為愛的給予者時,真正的幸福才會來臨。

在他們橫穿南美洲之旅接近尾聲時,格雷那萬他們被洪水逼到了一棵叫做“穩必”的大樹上。大家都有些懷念馬爾科姆城堡的舒適生活,而帕噶乃爾說:“對一切事物都應當既來之則安之!遇上情況好,那求之不得;情況不妙,也不必介意。人越不舒適,需要就越少;需要越少,就越幸福。是免不了要挨淋,但達觀讓人心裡溫暖。”這裡提到了一個“知足”的問題。毫無疑問,人們都希望能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但是,當遇上情況不妙的時候,也應該知足,因為不管怎樣,能夠遇上不妙的情況,就說明我們還活著。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尋找這不妙的情況中的妙處,並且去享受它們。人只有知足,才能幸福。如果總是盼望那些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永遠無法幸福。

穿越澳大利亞時,他們經過了一座金礦,看著遍地的黃金,羅伯特問:“那么,澳大利亞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啦?”帕噶乃爾答道:“那到不是,羅伯特,產金的國家從來就不幸運。那些國家養育的百姓都是些遊手好閒的人,那裡從來出不了強健勤勞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所有人都想去碰運氣發大財,他們不願靠自己的智慧去做其他的行業,他們都是些投機商。而且他們一旦做上了這個工作就無法再停下來,人的貪慾就會在一次一次的掘土中升起來,大部分找不到金子的人總是覺得下一鍬就會找到金子,而那些找到金子的人,他們就開始盼望更多的金子。找不到金子的人會貧困潦倒,一生就此毀掉,在懊悔中死去,那些少數的幸運兒也很少有人真的會那這些金子做什麼有意義的事。他們失去的遠遠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羅伯特和瑪麗·格蘭特進行了一次談話,瑪麗問:“我們怎么還得清格雷那萬爵士和夫人對我們的恩情呢?”“噢,不難的!我會愛他們,尊敬他們,並且告訴他們我愛他們,尊敬他們。我會緊緊擁抱他們。然後,一旦有機會,我就為他們獻出生命!”“相反,你應當為他們活下去!他們更願意你為他們好好活著,——我也是!”是的,報答一個真心愛我們的人,像我們的親人、朋友,用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是不夠的,而是要真心地去愛他們,用愛來溫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知道,他們給予了我們多大的幫助,我們有多感激。並且,我們應該讓他們知道我們正在幸福地活著。當看到一個我們所愛的人幸福時,毫無疑問,我們也會幸福,甚至會比我們愛著的人還要幸福。

格雷那萬一行人有著這樣的忠誠,思想與愛,他們怎么能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