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生平事跡介紹

關漢卿是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關漢卿生平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關漢卿人物簡介

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0xx年—1241年),祁州人(今河北安國)。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20xx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叟(一作一齋)。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瀰漫著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 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爭的主鏇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後世稱關漢卿為“曲聖”,外國人稱他為“東方莎士比亞”。

由於不滿於黑暗社會的壓抑與摧殘,關漢卿長期“混跡”在勾欄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隱藏著冷峻悲涼的內心世界和熱烈樂觀的戰鬥精神。關漢卿寫作勤奮,一生共著雜劇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戲占12個。他那貼切現實、充滿血肉之感的筆觸,訴說著社會民眾的困苦與無奈;又將一腔悲憫的情懷,傾灑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竇娥冤》。

《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關漢卿結合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體認,精心構制了這個大悲劇。竇娥因家貧被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為命。流氓張驢兒闖入這個家庭,脅迫竇娥婆媳嫁給他們父子為妻,遭到竇娥嚴辭拒絕。張驢兒欲毒死蔡婆,結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便嫁禍給竇娥。昏聵的桃杌太守嚴刑逼供,將竇娥屈打成招,並被處死。違法的人並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卻被“法紀”送了性命。戲劇的鋒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統治。當竇娥幻想破滅,她憤怒地呼喊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的責天問地,也是關漢卿的呼喊,代表著不屈從於現實命運的浩然正氣。元雜劇多充溢著一種鬱悶、憤懣的情緒,這是在異族統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種種黑暗現象後的自然流露。但關漢卿在《竇娥冤》中表達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否定與詛咒般的詰難,具有無可辯駁的深刻性。

關漢卿人物生平

有關關漢卿生平的資料缺乏,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朱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xx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鍾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錄鬼簿》成書於1330年,故將關漢卿卒年定在1320xx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家,《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裡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家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關漢卿的文學地位

關漢卿是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雜劇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劇作為元雜劇的繁榮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他在生時就是戲曲界的領袖人物,《錄鬼簿》中賈仲明弔詞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姓名香四大神物”。從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到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都把他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雜劇作家高文秀被稱為“小漢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可見關漢卿在當時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關漢卿一生創作了60多個雜劇,從民間傳說、歷史資料和元代現實生活里汲取了許多素材,真實地表現了元代人民反對封建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鬥爭。關漢卿從不寫作神仙道化與隱居樂道的題材。他的嚴肅的創作態度與批判現實的戰鬥精神對後世有巨大影響。

關漢卿是一位傑出的戲劇藝術家,他的悲劇《竇娥冤》“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他的喜劇輕鬆、風趣、幽默,是後代喜劇的楷模。他的雜劇無論在藝術構思、戲劇衝突、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許多方面,都為後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經驗。他的許多雜劇經過改編一直在舞台上演出,為人民所喜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數慧眼獨具的評論家能正確評價關漢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上貶低他的影響,如朱權說“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譜·古今群英樂府格勢》);明代有的封建文人還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竇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的庸俗喜劇《金鎖記》,磨平原作反抗的稜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關漢卿的作品是一個豐富多采的藝術寶庫,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竇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譯介紹到歐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漢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出版了他的戲曲全集。1958年,關漢卿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舉行了關漢卿戲劇活動720xx年紀念大會。他的作品已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與竇娥冤

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生平 有關關漢卿生平的資料缺乏,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朱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xx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鍾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錄鬼簿》成書於1330年,故將關漢卿卒年定在1320xx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家,《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裡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家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劇作的思想內容 關漢卿的劇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是元代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一面鏡子。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寫一個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斬首示眾。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義,作家以"人命關天關地"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提出了封建社會裡"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制度與民為敵、殘民以逞的罪惡。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看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第三折這〔滾繡球〕一曲,通過竇娥血淚的控訴,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懷疑,把竇娥悲劇的意義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魯齋郎》中,作家寫魯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後強占銀匠李四和中級官吏張□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卻必須瞞過皇帝,把"魯齋郎"的名字改成"魚齊即"才能鋤□除害。在《望江亭》中,楊衙內憑藉皇帝賜予的勢劍金牌便可以為所欲為,到潭州殺人奪妻。這些劇作批判的矛頭,有意無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統治者。在《蝴蝶夢》中,權豪勢要葛彪藉口農民王老漢衝撞他的馬頭,三拳兩腳把他打死後便無事人一般揚長而去。而王老漢的兒子為父報仇,打死葛彪卻必須償命。作家通過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了"使不著國戚皇親,玉葉金枝;便是他龍孫帝子,打殺人要吃官司"這樣閃爍著民主主義光輝的思想。在《救風塵》、《金線池》、《謝天香》中,關漢卿描寫妓女的不幸遭遇,為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層婦女喊出了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聲:"我看了些覓前程俏女娘,見了些鐵心腸男子輩,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頹"(《救風塵》第一折);"你道是金籠內鸚哥能念詩,這便是咱家的好比擬,原來越聰明越不得出籠時"(《謝天香》第一折)。在《詐妮子》中,貴族小千戶用花言巧語誘□了婢女燕燕,轉眼就愛上別人,使燕燕的身心遭受極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書王鎮反對女兒無媒自聘,逼女兒撇下了重病臥床的丈夫,硬把她從客店裡拉回去。關漢卿雜劇中這些描寫,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官民之間、男女之間、主婢之間、父女之間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批判了"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

在憤怒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暴露元代殘酷的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同時,關劇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寫下層婦女的形象最為突出。關漢卿留下的18種雜劇中,"旦本"戲占了12種。他筆下的婦女形象的主要特點是:①出身微賤,社會地位低下,像妓女、婢女、乳娘、農婦、小戶人家、寡婦、寄人籬下的弱女等;②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被侮辱被損害的人物,她們都是封建統治階級漁色獵艷或殘酷奴役的對象;③這些下層婦女在反抗壓迫鬥爭中,是桀驁不馴的勇者,並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由於她們長期處於受壓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們有可能掌握那些官長老爺、花花公子的脾性和弱點,也學會了對付他們的種種辦法。從而有信心最終戰勝各色各樣的龐然大物。象以自己的美麗、勇敢與機智設計營救同行姐妹的趙盼兒;有膽有識、巧扮漁婦智賺楊衙內勢劍金牌的譚記兒;力圖擺脫奴婢的悲慘地位、敢於在貴族婚宴上鬧婚的燕燕,都是明顯的例子。關漢卿劇作中的婦女形象,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都是極為突出的。

關劇還深刻揭露了一小撮騎在人民頭上的封建統治者橫行霸道、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封建統治階級的"百醜圖"。這其中有權豪勢要、皇親國戚、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衙內公子、鴇母嫖客、流氓地痞……,由這些人織成一張元代社會的大黑網,正在捕掠著一個個弱小無辜的生命。象權傾朝野、"嫌官小不為,嫌馬瘦不騎,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魯齋郎(《魯齋郎》);"我是個權豪勢要之家,打死人不償命"、"只當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惡霸葛彪(《蝴蝶夢》);草菅人命的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張驢兒(《竇娥冤》);"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倚仗勢劍金牌為非作歹的楊衙內(《望江亭》);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風塵》);逼女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線池》)……,這些騎在人民頭上為所欲為的壞蛋□人,正是元代社會各種黑暗勢力的代表人物。關漢卿揭露這些人本性的惡毒和本質的虛弱,在文學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現了一個人民戲劇家鮮明的愛憎與戰鬥的本色。

關漢卿還寫了不少著名的歷史劇。象《單刀會》、《單鞭奪槊》、《哭存孝》、《西蜀夢》等,這類戲以讚頌英雄業績為主,展開正義和非正義的衝突。如在《單刀會》中,作者歌頌了忠心耿耿維護漢家事業的關羽,譴責了玩弄權術,一意孤行的魯肅;《西蜀夢》通過關張的陰魂託夢劉備,要求他起兵報仇,突出了關張雖死猶生的氣概,譴責了見死不救、賣身求榮的□佞小人;《單鞭奪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遲敬德的形象,譴責了挾私憤報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譴責李克用在取得軍事勝利後誣殺功臣良將的行為,突出了"太平不用舊將軍"的主題。在這些歷史劇中,關漢卿讚美正義的事業,歌頌英雄的業績,表現了一個正直戲劇家的愛憎感情,這和他在其他劇作里所體現的精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