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端午節日記三篇

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還知道她的另外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讓我來告訴你它們的來歷吧。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從而得知“女兒節”; “詩人節”那當然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 日記日記100字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

為什麼在端午掛艾葉呢?那是因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粽子呢,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不使江中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每到這一天,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可人們又怕江中蛟龍偷去,又用楝樹葉包住,纏好彩帶,因為蛟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我們食用的粽子。飲雄黃酒是因為屈原在投江後,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端午粽香飄,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吃著粽子,看著精彩的的賽龍舟,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篇二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瀰漫著一襲與眾不同的奇特香味兒。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最特有的日子-------端午節。

不過,我在課外書上看到過。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臣又對他進行無恥誹謗,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了。屈原投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里,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說起粽子,粽子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鹹的呢,就是鹹肉、冬菇、蛋黃、干貝......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端午節除了掛艾葉和吃粽子的習俗,還有些地方會舉行龍舟賽的娛樂活動,它不但是一種有禮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而且是一種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

端午節我們吃著飄香的粽子,看著精彩的龍舟賽,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學校放了三天假。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滿街流溢著粽香。我一時心血來潮,也想學包粽子。於是,就跟著奶奶學起來。

首先,我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裹粽葉和糯米、醃好的肉、紅豆等材料。由於我們認為用繩子系粽子不環保,因為現在的繩子中含有化學成分。於是我們就把棕櫚樹的葉子撕成細條狀,代替繩子來綑紮粽子。

奶奶一步一步地教我:先拿出兩張箬竹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我跟著奶奶後面做,由於我的手不靈活,卷不起來,但我並不氣餒,繼續卷,第二次終於捲成了,我高興極了。奶奶接下來把拌有糯米倒進去,加入一條醃好的肉。我也跟著做,這次輕鬆過關。接著只見奶奶把翹起來的粽葉壓下,將圓錐形的口給封住,再按住葉梢向里一彎,抽根棕葉繩一札,一個稜角分明的尖角粽就誕生了。我也跟著做,可那個頂端的三角形太難弄了,三個角只有一個角是飽滿的,其他兩個角都耷拉著腦袋,難看極了!沒辦法,只好重來。一次、二次、三次……終於弄得有點模樣了,綑紮好後一瞧,雖沒奶奶包得好看,卻也過得去。這時,我的心情甭提有多高興,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粽子好吃,包粽子貌似容易,做起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看來做任何事都要細心、耐心。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