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準則

任何人為人處事,總要有一個準則。這個準則並不是由外力強制介入,而是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而我認為,這個準則,就是人的“良心”。

“良心”約束著一個人的行為。還記得幾年前,我還未懂事時,曾痴迷於地攤上的小人書與五顏六色的漫畫。儘管現在看來十分幼稚,但那時我沉浸於中而無法自拔。新買的漫畫不一會兒就被我如饑似渴地看完。但零花錢總歸有限,兩手空空的我經不住漫畫的誘惑,開始盯上母親放在桌上的零錢。

一天下午,我偷偷溜到桌旁,看著桌上的錢,小心翼翼地伸出顫抖的手,就要去拿。然而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再也使不上力氣。我又感到臉上一陣發熱,心中驚慌起來,便連忙跑開了。

現在,我問自己:是什麼捉住了我的那隻想要偷竊的手?我想我已有了答案。是那時我稚嫩的心靈中的那一塊“良心”。是它幫助了我,使我免於走上歪路。

人缺不得“良心”。舉例來說,現在有許多不法商販,為了獲取利益,以次充優,將工業化學品摻入食品,才造就了“蘇丹紅”、“毒奶粉”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他們為何會做出這種事?我想除了對法律的僥倖心理,還有的就是他們道德感的缺失。

所以,所謂“良心”,就是人在社會中維持自覺的那一份道德感。人的行為的規範,不僅要靠法律制約與他人制止,更多的是靠自己心中的善。這個“善”不僅在現代社會體系中出現,古今中外,都是崇尚“人要為善”的。如儒家的思想就是“仁”。基督教也說,只有善人才能升入天堂。又如佛教,給作惡者安排了痛苦的地獄。世上幾乎所有教派的核心,就是叫人要為善。

因此,“善”,是維持文明社會的基礎,是智慧的體現。只要心中存善,做事處事,自然也會有準則。善就是人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