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裡的故事

孫吳縣第二中學八年十班 趙詩鑫

放學鈴驚醒了教室里後排睡意沉沉的同學。他們立刻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抓起早已收拾好的書包,衝撞著出了教室,直奔教學樓門口。

我一向不喜歡衝撞、擁擠。慢條斯理地收拾完,獨享颶風席捲之後的安靜,也是一種愜意。

還沒下到二樓,就聽到很大的吵鬧聲。我望著順著玻璃流淌下的雨柱,不由嘴角輕揚,笑上面龐。教學樓門口擁擠著許多人,他們吵著鬧著等著盼著,抱怨著,求助著,都被那道突降的雨牆擋在了教學樓雨搭下。有幾個冒冒失失的男孩衝進雨中,但很快縮著脖跑了回來。雨搭下頓時和著雨聲響起一陣笑聲。

我不慌不忙地擠出人群,從書包里掏出摺疊花傘,在大家羨慕的目光里慢慢撐起,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台階,走進大雨中。雨,立刻將我與他們隔開,將我朦朧在校園裡。

剛穿過學校大門洞聚集的人群,就聽見有人喊我,“趙詩鑫,快上車。”原來是鄰居叔叔開車接他兒子來了。我一陣歡喜,抬起腳步要跑,一個聲音清晰地傳來,“喂,同學。”我扭頭疑惑的問道:“我?”“對,請等一下。”我打量著這個男孩,他長得很高,也很帥,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有事么?”我問。“把你的傘借給我用行嗎?”我猶豫了。“喔,不好意思。我前天借了朋友幾本書,今天說好要還他的;不還,下次就沒法借了。”說著他從懷裡掏出幾本書,封皮已經有明顯潮濕的痕跡,一向愛書的我頓覺有些心疼。此時校門外已經聚集很多大大小小的車輛和五顏六色的雨傘。這裡不僅是個雨的世界,更是一個花花綠綠嘈雜的世界。傘邊挨著傘邊,車頭頂著車尾。“嘀嘀嘀”叔叔在催我,我跑了兩步,回頭看看那個已經將書又塞進懷裡,一臉無奈的男孩,還是跑回去將傘塞給他。“謝謝你同學,我明天一定還你。”

一進家門,媽媽就盯著我潮濕的衣服問:“不會又把雨傘給別人了吧?”“這回不一樣……”還沒等我說完,又被媽媽劈頭蓋臉罵一通。去年秋天,也是一個雨天,只不過那天的雨沒有這么大,也有男同學向我借傘,只不過不是一個,而是兩個。當時我毫不猶豫地把傘給了他們。他們也說“明天一定還”的,可是至今別說那把傘了,連那兩位同學的影子我都沒看見過。那一次我就被媽媽劈頭蓋臉罵一通:“你怎么什麼都借人,現在好人有幾個……”

媽媽的訓斥聲仍不絕於耳,想想上次的傻事,我心中也漸漸後悔起來。

經歷了昨晚大雨的沖洗,一切都那么乾淨,美麗。我背著書包,邊走邊享受著朝陽的溫柔,樹葉的青翠,空氣里都瀰漫著雨後的清新與甘甜。

快到學校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喂,同學。”轉頭一看,果真是那個借傘的男孩。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我跟前,把傘放到我手裡說:“昨天太謝謝了,可幫了我一個大忙。”說完沖我揚了揚手中剛借來的幾本小說,邊走邊說:“我跟你說,我這個朋友,其實是個我偶然幫過的老爺爺。他家書多得去了,你要是喜歡,我一定帶你去……”

點評:現在的學生一寫作文就犯愁沒什麼可寫的,好不容易寫出來又是漏洞百出,一看就不真實。問之,理直氣壯地答道:哪有那么多真實的事寫?只好虛構。我特意查了一下“虛構”的含義,“虛構是藝術想像的產物。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依據生活邏輯,通過想像和撮合,創造出現實生活中並非存在,但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圖畫。”可是學生虛構出來的並不在“情理之中”啊。怎么辦?趙詩鑫的這篇小文,初稿大意是這樣的:我打著傘回家,走到大門口那個男生要借我的傘,我看見他手中有書,就把傘給了他,自己冒著雨跑回家又被媽媽罵一通。因為去年秋天就辦過這樣的傻事,至今不見那把雨傘。一看,太不真實了——下這么大雨,會有人客氣地向你借傘讓你冒雨跑回去嗎?那么在什麼情況下,這種事情可能發生呢?趙詩鑫馬上想到“當我有車坐的時候”。對啊,這樣稍加改動,事情就說得通了。原文結尾只寫那個男孩還傘了。我問:你要讚揚的是什麼?答:還是好人多。文中“我”是好人,那個男孩還傘也是好人,還有誰是好人呢?於是趙詩鑫又在結尾“虛構”了一位老爺爺。這樣一來主題就有所變化了,不只是“好人多”的問題,而應是“付出會有回報的,大家都付出可以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了。所以趙詩鑫又在結尾加了幾句環境描寫,這樣一來主題更深刻了。不知道這種指導學生,方法是否可行,希望得到同行們的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