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麥場上(建國60年徵文)

打麥場上

又到了收麥季節,昔日裡農村打麥場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要收麥了,生產隊隊長趙大伯最忙,鐺鐺鐺的敲鐘聲早早地響起來:“要收麥了,各戶都把北地自己的菜地騰出一少塊打麥場用,上午開始,晌午弄完,小李把牲口套好,下午和老郭一塊翻地,擀平,場地儘量靠路邊、離水渠近點,話不多說了,焦麥炸豆的,大夥都忙吧。”我和哥一起將下地將自家菜地的青菜鋤了,真可惜。

下午老郭叔帶著生產隊兩頭老黃牛開始打麥場,翻、梨、耙、攆、灑水,一遍又一遍,吱呀吱呀的磙子下灑下老郭叔滴滴汗水,傍晚諾大的打麥場子成型了:方方的、平平的、軟軟的,我和幾個學生跑在上面,清清地麥田味鑽進鼻內,舒心極了。

轉眼間,各家各戶大人小孩揮動廉刀進入麥田,一車車、一捆捆麥子進駐打麥場,幾天功夫麥場內出現一座座草帽似的麥堆,幾隻電燈掛在場地的四周,那台剛從糧庫拉出的打麥機顯赫地擺放在場地中間。“各位注意了,咱隊還是老規矩抓鬮打麥、五保戶優先、家裡男勞力外出優先啊。”隊長說完,抓號開始,一陣轟動後各自準備按號打麥。

傍晚時分麥場上已是燈火通明,男女老少、鍋碗瓢盆齊上陣。“今年麥子真不錯,鄭麥三號品種真好,比去年得多收三成。”王大爺是五保戶,年年頭一家打麥,他手裡推著新麥放在嘴裡幾顆邊嚼邊說,一旁的隊長也不停地點頭。

“看你往哪跑,非攆上你不可。”“王三,跑快,可別讓李嬸抓住,那可有你好果子吃了。”大家一陣大笑,“去年這龜孫王三給我打賭,今年要是我麥子比去年多,他就給我打麥,咋不兌現了?呵呵,看他跑得,鞋都不要了,呵呵——”

“老馬你家兒子給你送吃的了,看看還提個籃子。”“孩子,讓我看看裡邊是啥好吃的,喲,是油饃呀,端的還有面片湯哩,中,讓我吃點吧,看你嚇得,不吃了,趕緊送給你爹吧。”劉嬸愛開玩笑,說得我臉紅脖子粗。

天黑了,麥場上吹來陣陣涼風,好多家裡留人在自家麥堆傍邊,隊長拿出那台老式收音機聽聽預報天氣:“沒事,這幾天都是好天,大家放心打麥,打完後早點曬,回頭咱一塊送公糧呀。這各家都有人,咱在一塊看看各家的水缸水滿不,不要讓我再說啊。”

水缸是打麥場必不可少的東西,各家必備,水缸必滿,目的是打麥防火用,一直到打麥結束才拉回家。

夜深了,打麥機仍在運轉,在一塊聊天的人們開始散去,各自在打麥場裡找上一塊空地席地而躺,一塊布睡到天亮。

前幾天回家想找回當年打麥時的感覺,可打麥場地已不見了蹤影,各式各樣的聯合收割機在地里跑來跑去“劉嬸子,該你家收割了,跑快點”“真快,直接給我們送回家得了,樓房頂也騰空了,孩子的爹在樓房邊架有升降架可省勁了。”快嘴劉嬸子邊說邊和隊長打招呼,“今年收成這么好,咋弄呀,劉嬸子?”“你想喝幾瓶,我就給你買幾瓶吧,呵呵。”昔日的打麥場邊又打起了口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