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多么愚蠢

XX年是我第一次受到挫折的一年。我原本以為我已經歷過大風大浪,可在學習路程上,有那一次挫折,會讓我更加發奮努力,有那一次挫折,會讓我更加全面意識到自己本身的不足。

今年春天我踏進了一個新的環境。奉母之命,我來到一個新的作文補習班開始了一段新的學習旅程。這位老師非常優秀,是新鄉作協會員,並且,他承諾,他非寫作造詣深厚的人不教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點要求自然會有人理解。同時,這個要求也令我異常滿意。這正是一個考驗我寫作能力紮實不紮實的一個機會。只要可以教,費用等其他多餘的問題都予忽略不計。 

這位老師定了一個日子,決定在那一天考試。題目是現出的,考試也是現考的,在整個漫長的考試過程中不允許有一個學生作弊。那天我也去了,結果,在前來應試的三十八個學生中,只有五個學生脫穎而出,其中也包括我在內。

之後,在只有五個學生的補習班內,我的作文、小說曾一度被老師評為最佳作品。此時的我是意氣風發,愈加覺得自己的高大,同時,也愈加對老師不放在眼裡。我認為,老師的水平很可能與我不相上下,甚至於,是在我自身之下。

驕傲之心慢慢膨脹的我開始懈怠。愈來愈懶惰的我經常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自己內心深處潛在的不安。當這種不安發作,要擴散到我腦神經的時候,我只能說:沒什麼,就算作品質量差些,那些人也遠遠不及我。

或許這一次次的懈怠來說對我根本不算些什麼,但老師很快就敏感地發覺了。我是從他日漸陰沉的臉色來判斷的。儘管我很想繼續成為這個尖子班的榜樣,但我的懶惰又一度出賣了我。我無法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高傲自大。

災難一向來源於風雨交加的陰天,而我的災難也不例外。那天上課,老師按照慣例又要首先拿出第一的優秀作文在講台上展覽一番。  我原以為那個第一的優秀作文一如往常一樣還是我的,可我錯了。老師拿出的,是那個楊霜的。我只能木然地看著老師對著那篇作文洋洋灑灑地評論,並不時圈點出寫作特點優秀之處。我聽不下去了,霍然站起來,猛地一拍桌子,如實說道:“老師,我認為楊霜同學的寫作能力遠不及我。她的作文,是沒有資格被您這樣讚譽的。”

一時間大家愕然,他們面面相覷,楊霜同學一臉緊張地看著我,結結巴巴說:“我、我——”似乎是意料到有這樣的局面,老師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後接著不動聲色道:“劉曉悅同學,你認為楊霜同學的作文哪點不及你呢?相反,我看起來倒不錯。”

我順著老師的話說下去,“首先,楊霜同學的題材不夠新穎,內容也只是些平凡無奇的事,而且,連最起碼的詞句修飾都沒有做到,詞句不夠優美,語言不夠通順,中心也不突出……”我林林總總地總結出了一大堆紕漏,原以為老師無言以對,可老師卻拿出了我的作文本,翻開,指著內容朝我笑道:“劉曉悅同學,你這是在為你自己的作品做出的評價。你的寫作水平在直線下降,直到別人超過你。至於我為什麼這么說,你自己看看自己的作品,大概,就會知曉。”

我沒有看清我的作文本上的是什麼內容,但我看到了那行用紅筆寫得大大的,絢爛而刺目的文字,雖然不多,寥寥無幾,但包含的卻是老師的沮喪和失望,因為我看到,那個評語字是:“差”。簡單的一個“差”字,就足以把我內心防線一舉擊潰。楊霜同學神色放鬆地看我臉上變化不定的表情,其他同學在竊竊私語著。

我似乎感覺到了內心底里潛伏著的仇恨。我開始憎惡老師,仇恨老師,而且這種仇恨在隨著時間的變換日益加深。我現在感覺到,我看老師的目光里,都帶著想要把老師融化的濃濃恨意。

老師好像沒有發現。可是那天,下課後,老師卻叫住了我。我不耐地留下來,只看見老師凌厲一改往常寬鬆的神色,“劉曉悅同學,如果你厭倦寫作,大可不必留在我的補習班裡。”我不懂老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接著老師用想要把我看透的灼灼目光盯著我,說,“我認同你的寫作才能,可你太過自負。你應該學學班裡的楊霜,雖然她寫的不如你,但她明白怎么進取。而你現在是成績愈下,寫作狀態也遠不如先前那種認真。你仔細看,就會發現裡面的的確確存在著很多缺陷。或許你感覺不到,可別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無法欺騙讀者的眼睛的。你如果在寫作方面降低了標準和質量,就永遠不會有讀者對你產生更高的期望。希望你能明白老師的意思,也希望你不要因為上次的事情影響了自己的創作情緒。在創作時,應該是懷有一種快樂清晰的心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也會把你的快樂傳染給別人。”

聽了這席話我豁然開朗。在老師走後我悄悄打開了老師的筆記本,發現了老師長久以來著作的文章。裡面的所有都是那么舒暢自然,我立刻意識到,我還沒有把老師的全部學到手,這樣地盲目自負,只是更為毫不吝嗇地顯示我的狹隘和粗俗罷了。我明白了我先前的所作所為是多么令人看不慣,我那樣沒來由地驕傲自滿、對老師的仇恨是多么荒唐和愚蠢。

人的心靈里應該是有美麗存在的。只有美,才能啟發你去尋找到更多的事物。而這種美,卻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有你的一雙慧眼發現了美,你在學習生活中、成長曆程上才會有所進步,當你一點點慢慢進步的時候,回過頭來,才能發現當時自己的驕傲和放縱是如何地顯而易見。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真理並沒有說錯,而要看大家去用什麼樣的目光來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