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苦樂之境

讀書,從古代的文明時期就有了。古人讀書,十年寒窗但大多名落孫山,今人讀書,題海無涯苦作舟,但許多也是從頭再來。讀書真苦啊,不僅過程苦,就連結果大多也是苦澀的。讀書真的很苦嗎?

肯定的,大多數人認為讀書苦。讀書太乏味、無趣。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才不會去讀書!

但是,我為有這種想法的人感到悲哀啊!首先,他們把讀書的目的弄錯了。讀書不全是用來吃飯的,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提升,精神得以滿足。目的弄錯了,自然不會用心去讀。結果事與願違,還得硬著頭皮去讀書,難怪大聲疾呼“讀書苦啊!”

其次,他們把書的內容搞錯了。讀書並不是無聊的,它是極其豐富有趣的。它有前人的經驗與故事,又有今人的思想與經歷。它以濃縮的文字讓你感受到人間的苦樂酸甜。這樣豐富有趣的事還會無聊嗎?況且,當你真正融入一本書時,你會愛上它,以至於“一步三回首”。

眾所周知,孔子是個大讀書人。他趕著牛車周遊列國,不斷學習。雖然生活貧困,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卻很富有。他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讀書學習對他有多么重要。

他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他讀書,不是讀死書,而是舉一反三。這樣去讀書,所讀之書就不是乏味的文字與知識,而是一個充滿思考的快樂之旅。

讀書苦,但是亦苦亦甜。不僅苦中有甜,而且苦盡甘來!所以,讀書的苦樂之境不在於書,而在於你的心。心中以之為樂則樂,以之為苦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