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圓明園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們全家去了圓明園。因為時間倉促,而且不忍再看那些曾經輝煌歷經滄桑的殘垣斷壁,我們選擇只在園子外圍走一走,卻發現破敗不堪的園子成了動植物的樂園,無人管理的荒涼變成了未經雕琢的自然美。

我們從東門入園。由於不是正門,我仿佛一下子來到了人煙稀少的郊區或農村。路面坑坑窪窪,落滿了乾枯的黃葉;雜草叢生,野花遍地,各種小蟲棲息其間,踏到雜草上,頓時有無數撲扇著的小翅膀從腿間飛過;古木參天,樹葉已不那么茂盛,金黃的葉子夾雜在翠綠中,一陣風吹過,落英繽紛,好似蝴蝶在群舞;落花因風起,驚得喜鵲喳喳,麻雀嘰嘰。置身其間,城市的喧鬧浮躁不見了,心中充滿了久違的平靜與安詳。我們踏入一片稀疏的樹林,登上一塊高地,眼前是一座小巧的拱橋,橋下是乾涸了的長滿草的河床,小河蜿蜒著伸向遠方,消失在另一塊高地邊上。樹很大,陽光卻很明亮,地上的樹影斑斑駁駁。極目遠望,卻見到處是凹凸的土丘,黃綠相間的樹影,飛鳥的羽翎,溫暖的陽光。這美景使我精神振奮,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回老家時平淡而生動的農村生活,讓我覺得安全和放鬆。

穿過茂密的灌木,下了小丘,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濕地。濕地中央是一片水域,遠處散布著稀稀拉拉的樹影,陽光照到水面上,金光閃閃。爸爸驚呼一聲,領我們過去。爸爸小時候便是在濕地中玩大的,他曾自豪地向我介紹他是怎樣游遍了老家周圍的池塘,怎樣爬到水邊的樹上睡覺,怎樣跳水,怎樣捉魚。對於濕地我沒有回憶,因為我出生時老家的濕地已經所剩無幾。我們走到河床上,踏著柔軟有彈性的黏土,靠近水邊。蘆葦高高地長著,雜草更多,蝸牛成群,飛蟲遍地,幾隻野鴨在遠處水面上游耍,一會兒飛起,一會兒俯衝,或扎入水底,從另一處浮上來,享用著剛捕獲的美味。爸爸臨水蹲下,專注地盯著水岸處,只見水面下有什麼東西一扭一扭的,許多處泥土都在動,卻看不見是什麼東西。“是泥鮜,”爸爸說, “鑽到泥里去了。看見了嗎?”爸爸邊說邊指。我還是什麼也看不到。爸爸撿起了一根木棍:“它們很小,顏色和泥一樣,我動一動你就看見了。”說完碰了碰一塊泥。突然,一個很小的身影在激起的土中一閃而過,游到別的水草下面去了,不過幾毫米長。“我看見了!”我興奮地說。“以前我經常抓住它們,用小網或用泥擋住去路就行了。”爸爸笑著說,回憶起了過去。爸爸似乎想捉一條,不停地把手撲到水裡,沾了一手淤泥。

真沒想到在破敗的園子中還有這么多樂趣。現在,住在城市裡的人整日被高科技包圍著,在水泥澆鑄的高樓大廈里自成一隅,遠離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鬱悶,甚至發展為心理疾病。其實,大自然就是心靈的良藥,它的樂趣可比電腦遊戲高明多了。我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感謝圓明園,給了我們一個貼近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