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突發奇想

讀後突發奇想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來光明的女性——海倫. 凱勒。

有幸在五年級上了這篇課文《海倫. 凱勒》,並拜讀了她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次像無數讀者一樣被震撼,被深深地觸動,海倫· 凱勒儘管是一個在黑暗中度過87年殘疾人,但是她有著頑強不屈地精神,這一生比任何身體健全的人活的更充實、有意思,她讓生命中所有困難向她低頭,她讓生命發出感染全人類的光芒。

事隔1XX年,當我逐字逐句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仍是驚嘆不已,想著一個盲、聾、啞人能寫出這樣的優美散文,真讓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自嘆不如,她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她對光明的嚮往,讓我們感到她做為一個殘疾人不僅竟然沒有悲傷痛苦,反而對生活充滿感激,充滿嚮往,這是多么偉大啊!而我們都是健康人,因為一直可以擁有看、聽、說的權力,所以我們一直不珍惜我們掌握的,如果你的眼前一片漆黑會怎么樣去面對?下面我就開始“假如給我三天黑暗”的歷程:

第一天,我醒來發現世界是無邊無際的黑暗,仿佛有許多魔鬼向我逼近,雖然還能說、聽,但是看不到一絲光芒,在這段時間中,只能老實地躺在床上,如果下床,可能隨時會摔一跤。24小時過的特別慢,只能聽聽錄音機的故事,但是我再也笑不起來了。無光的第二天,一大早還是黑暗一片,但耳朵靈敏起來了,好像適應了一些,已經可以扶著桌椅板凳慢慢地走了,在屋中走了一圈又一圈,後來覺得一點意思也沒有,只能靜靜坐在那裡,開始反省有光明的每一天自己是怎么忽視時間,浪費光陰的。無光的第三天來臨了,因為是閉著眼睛,黑暗要把我壓垮了,我真想微笑著去找些事情來做,不能玩電腦、看電視,甚至連書都看不了,溫暖的陽光只能借感覺,生活是多么枯燥無聊。我已經深知海倫·凱勒在莎莉文老師沒來前內心的痛苦和自暴自棄了,

想想黑暗中的三天,再重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已越來越敬佩海倫. 凱勒了。

可能只有她能在黑暗中造就奇蹟。

陳 玏

五(七)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