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公朴作文

為了救國,為了民主與和平,一個人終身像公僕一樣為人民幸福而奮鬥,最後被國民黨特務所暗殺的一位錚錚鐵骨的勇士。他就是是偉大的民主戰士先驅李公朴。

李公朴是常州武進人,是一位為了民主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驅,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實現民主上。他從事社會教育,為貧苦弟子謀福利,對勞動人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抗日戰爭期間,他不畏強暴、身先士卒,他多次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槍林彈雨下,進行抗戰教育思想和發動民主的工作,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民主建國思想。

近期,讀了李公朴寫的兩篇論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活讀書”和“讀活書”,“活讀書”不是讓你做著運動讀書,而是要結合生活上的經驗讀。舉例說,一個從未去過上海的人,跑到上海去旅遊,他把上海的地圖都背熟了,最多也就知道東南西北,和到什麼地方該怎么去等,卻沒有在上海生活個十年八載的人來得熟悉,假如你遇到了一條小路沒人走,地圖上也沒有的小路,那你就無可奈何了,所以,生活的經驗比讀死書更重要。讀了李公朴寫的《求知識的三條路》一文,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了讀書工具不僅限於字典、詞典,也不是語、數、英、三門學科的教科書。書是人寫出來的,你讀書,等於是讀人家的知識,知識可以幫你了解社會,而社會更能幫你認識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甚至可以幫你糾正書上的錯誤。古今中外,無論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學家,沒有一位是不讀過許許多多數書的,例如毛澤東,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有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有時還會在內容上批註改錯糾謬,可見,讀書是一件多么重要有意義的事啊!

美國科學家培根曾說過“知識就力量!”、“有了知識便可以戰勝一切。”一個被知識武裝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力量的集合,所以知識是無處不在,是非常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知識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二實驗又可以改變知識本身。有的只是只需淺嘗,有的知識只需粗知。只有一小部分知識需要深入鑽研,細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的一部分,便可知道其中的梗概,而對與少數好書,則需細讀。有人讀書好比沙漏,漏出來的是整本書的內容,腦子裡什麼也沒記住,有些人像慮豆漿,把豆渣都留了下來,把整本書的精華濾走了,最後一種人像礦場的苦工,把礦渣拋一邊,只煉些智聯寫純淨的寶石,就像把書里不需要,不重要的東西自動過濾,唯讀對他來說有益的東西。一個人如果想把書上所有的內容都記住,就得多做筆記,還要反覆讀才能全部記住,你讀一本書,那可以讓別人替你讀,但你要讀一本“好書”就得自己細細品讀,要是你這時讓人替你讀,那一本好書的內容你就了解得不透徹,像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要有方法地讀,讓我們多讀一些書,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