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指導初探

關鍵字:閱讀、語感、積累、辭彙、靈感、寫作能力。

摘要:在國小階段,由於知識面的局限;語言組織能力的不足,常常出現言不達意,言之無物等通病。只有通過讀,大量的閱讀才能豐富學生乾涸的語言文庫,才能是學生通過大量的描繪中提取不同的寫作方法。久而久之,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情趣和寫作靈感,才能達到提高寫作水平之目的。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大綱指出:“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如何指導學生作文,使他們具有真情實感,達到妙筆生花呢?愚以為讀寫並重培養其語感,積累辭彙,豐富學生的語言,對於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有重大意義。“胸藏萬匯憑吞吐。”基礎教育的目標是“胸藏萬匯”,必須把大量的辭彙識記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們藏在筆記本里,那就難以套用了。同時,積累辭彙與發展學生智力也很有關係。日本心理學家阪本一郎的研究表明:一個人所掌握的辭彙量,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讓學生積累的辭彙量越多越好。古人積累辭彙有兩條經驗:首先是集中識字積詞的經驗。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適合漢語特點的經驗;它的產生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這是因為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學習漢語不能像歐美兒童那樣,學會了二三十個字母以後,可以一邊識字,一邊很快就能閱讀;學習漢字必須一個一個地認,一個一個地記,在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之前,無法閱讀。因此前人採取集中識字積詞的辦法。又因為漢語沒有形態變化,字的安排不受語法的限制,使集中識字積詞有了可能性。其次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積詞的經驗,即通過文選式教材或專著式教材,學習漢語的經驗。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激情和靈感,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在國小階段,由於知識面的局限;語言組織能力的不足,常常出現言不達意,言之無物等通病。只有通過讀,大量的閱讀才能豐富學生乾涸的語言文庫,才能是學生通過大量的描繪中提取不同的寫作方法。久而久之,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情趣和寫作靈感,才能達到提高寫作水平之目的。

愚重閱讀是因為:

一、閱讀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們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這是從根本上說的,一個人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而大多數來自間接的東西。間接經驗主要來源於與閱讀資料。學生讀了文章消化了,吸收了,在作文中就能作為自己的經驗表述出來。

二、從閱讀中可以學習語言和表達方法。閱讀與作文的密切關係不僅表現在“寫什麼”上,而且表現在“怎樣寫:”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可以從中學習規則的語言,領悟到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方法。

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薰陶,可以擴大生活視野,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識的積累和提高文學素養等等。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

閱讀從→字→內容→感情

作文從→感情→內容→字

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割捨不斷的聯繫。

再者大量的閱讀能積累豐厚的文學底蘊,以至寫作時厚積薄發。例如,毛澤東是詩句有些詞語就是從古人的詩句中話出來的。《菩薩蠻 大柏地》中的“雨後卻斜陽”中來的。在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雞天下白”。是化李賀之《致酒行》中的“雄雞一聲天下白”的舊句。這難道是模仿嗎?不是,他們是過去閱讀所積,到寫作是自然而發的。

總之,讀寫並重、大量的閱讀、豐富積累培養語感近而激發靈感,才能使學生作文有飛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