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_600字

臨海,是歷史文化古城,是美食之城,也是山水之城。

古長城,是抗倭英雄戚繼光派人修建的。至今,城牆上還放著一座戚繼光的雕像,它昂首挺胸,披掛戰袍,一手握著寶劍,一手叉著腰,讓人一看,好似天神下界一般,無比威武。爬上城樓,站在攬勝門上,手扶著女兒牆,往遠處眺望,哇!秀麗的東湖、高聳的高樓大廈這就是真正的臨海。

紫陽古街,是紫陽真人張伯端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裡充滿了濃濃的古街味,賣什麼的都有,捏糖人、扯白糖、做泥人、海苔餅每幢房子都是兩層的木屋,一幢挨著另一幢,每隔五六幢就會有一堵防火牆。這就是真正的臨海。

湧泉蜜桔,是我們臨海有名的特產,曾經作為貢品晉獻給皇帝吃,一到十一月份,各地的人們都紛紛來湧泉摘蜜桔。湧泉的桔子可真多啊!從山下望去,一望無際的橙色的桔山、桔海,從遠處看,就像橙色的黑水瓶打翻了一樣。湧泉的蜜桔可真甜啊,甜得忍不住讓人吃了一個又一個,流連忘返,陶醉在蜜海中。這就是真正的臨海。

蛋清羊尾,是臨海最為有名的小吃之一,在宋朝,曾經被選為全國名菜譜。蛋清羊尾外面是黃黃的蛋清,裡面嵌著黑黑的、甜甜的豆沙,就像一個個小燈籠,讓人吃一個就叫好。這就是真正的臨海。

括蒼山,是浙東南最高山峰,因為山上的風力發電場而出名。20xx年,第一縷曙光照在了高聳入雲的括蒼山上,因此,現在的括蒼山頂立著一塊曙光碑。站在山上,會感受到時而風、時而雨、時而雪、時而晴的景致。這就是真正的臨海。

家鄉的美食_600字

流水總是配著人家,夕陽總是追隨山峰,家鄉也總是連著美食。

我的家鄉在監利,古語裡有“監魚米之利”的意思,所以,我的家鄉便享有了“魚米之鄉”的美譽。家鄉除了有這個美稱,還有許多的特色,美食當然不能不談了。

下面就讓我一一為你介紹吧,你可不要口水直流三千丈喲。

監利人最為自豪的,應該是咱們的——糰子了。這道菜,可只有我們監利才有喔。別的地方你想吃都買不到呢。糰子是由糯米做保護,裡面包著菜餡或肉餡,經過幾十分鐘的蒸氣之後,它立馬變得圓圓滾滾,白白胖胖,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直到吃完,你還會覺得意猶未盡。糰子之所以叫糰子,是因為它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團團圓圓。每到新年或元宵節時,那些賣糰子賣出名的商家門口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不僅是為了吃糰子,更為了買個團團圓圓,與家人一起分享。

俗話說:“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那么我們監利人每天是怎樣將早餐吃好的呢?大多數監利人在早晨都會選擇去油炸店買一個金燦燦的糍粑。糍粑一般呈三角形,用江米做成,放在油堆中一炸,一陣噼哩叭啦之後,原本的白米瞬間變成了金色。油炸之後的糍粑更加金光燦燦,一口咬下去,江米的滋味立即入口,如果再配上一杯豆漿,那早餐可真稱得上完美了。糍粑一直被監利人所喜愛,它總讓我們百吃不厭。

每逢過年的時候,那美食可真的數不勝數了,它也許不是家鄉所特有的,但它總會被咱監利人做出各種花樣來。

這些極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出自誰之手,已經被人們所淡忘,唯一不變的,只是那味蕾上熟悉的味道。

家鄉美食_600字

我的家鄉是個魚米之鄉,特有的特產數不勝數,例如:八蒸糕,粉蒸肉,芡實糕、、、、、、每逢過節也是有許多特色的東西。記得過端午節外婆會合鄰居婆婆一起包粽子。大家必會想,端午節吃粽子很平常,並沒有什麼特色啊!嘿嘿,你想錯咯,我外婆包的可不是普通的粽子,而是家鄉的特產一口粽,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樣!一口粽,顧名思義便是一口就能吃完的粽子。別看它這么一點點,好處還是挺多的,同樣的料比做大的粽子多得多。這么小巧玲瓏就特別討小孩子喜歡。我九歲的妹妹對它可是“情有獨鍾”,每當外婆包好粽子忘家裡送,吃的最多的一定是妹妹了,也不知道她是因為覺得這一口粽有趣,還是真的覺得好吃,總之就是特別地喜歡。當然,這么好的東西,我是一定要和妹妹“搶”的,等到那時候媽媽就會又從廚房中拿出一袋一口粽,樂呵呵地說:“好了,好了,別搶了,外婆就知道你們會不夠吃,就多準備了一袋!”哈哈,我們會歡呼不已,。不知是外婆心靈手巧還是家鄉物產豐富,一口粽的餡總是多種多樣。一袋粽子中,綁紅繩的是豆沙餡的,綁黃繩的是香芋餡的,幫黑繩的是肉餡的、、、、、、應該還有很多,但一時也說不上來。

聽媽媽說,我三四歲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吃這個一口粽,那時我要吃兩口才吃得完,從小就接觸它的我,對一口粽似乎有一種“不可分割”的情感。現在當地的鎮上也有賣,一般是賣給旅客的,當然一口粽都是本地人親手包制的,還給外觀上添了點新花樣,就更惹人喜愛了!

家鄉美食---一口粽,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