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兵馬俑的作文700字

奇蹟的兵馬俑,輝煌的秦朝,偉大的秦始皇,世上的奇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兵馬俑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秦始皇兵馬俑

這個周六,爸爸帶我和爺爺去臨潼參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

進入大門,一個導遊就介紹自己:“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秦始皇兵馬俑這個地方參觀。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現在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我們來到一號坑,他接著說:“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

看完了一、二、三號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時用的東西: 陶壺、陶缽、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鏨、鐵鍬、鐵鏵、鐵缽等。那時的武器有:金鉤、鏃形器、青銅長劍、銅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種,分別是:車士、御手俑、騎兵俑、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高級軍吏俑。而銅車馬又稱“立車”,車馬通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了搖頭。爺爺就說:“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在鹹陽宮大會群臣及眾儒生,宴會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兩派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後李斯勝出!於是一場“焚書”運動開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不僅讓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壞;連春秋戰國以來的思想領域及理論探索者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生了一場“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於一批被流放到邊疆。現在懂了嗎,李亞琦?”我點了點頭 。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西安游之兵馬俑

西安城又名長安城,它是一座古城,具有許多典型的歷史文化。聽說秦陵兵馬俑是去西安城必看的景點。於是,我和媽媽就一起去觀賞秦陵兵馬俑。

兵馬俑具體包括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我們首先來到一號坑,剛進入,我就情不自禁地讚嘆道:“一號坑好大呀!”它是秦俑三坑中最大的一個,它長約230米,寬約62米,總面積約4260平方米。截止目前已發掘約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俑馬近20xx件,木質戰車20輛,估計一號坑埋藏有陶俑、俑馬6000餘件,戰車約50多輛。

我和媽媽趴在桅桿上,看到各式各樣的兵馬俑,有跪射俑、中級吏俑、高級吏俑……它們著裝不一,髮髻頭飾也各不相同。據說秦始皇兵馬俑的特別之處在於,雖然有很多件俑,但是在這些俑中卻找不到一件一模一樣的。

隨著導遊姐姐的講解,我們不知不覺地來到二號坑。走進二號坑,我大吃一驚,竟然沒有一件兵馬俑。正在我犯愁的時候,只聽見導遊姐姐說:“你們知道為什麼二號坑不開採嗎?那是因為考古學家還沒有找出正確的挖掘方法來保持兵馬俑的原樣,所以至今還未能開採。”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三號坑。它和二號坑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面積不是很大,裡面也就開採了一點點,而且開採出來的兵馬俑都是七倒八歪的。此時的我又要犯愁了,禁不住地問:“這些兵馬俑怎么都是壞的啊?”導遊姐姐明白了我的心思,笑著對我說:“這些俑,工人們還沒有時間去修復他們呢!我們前面看到的兵馬俑,都是工人們後天修復好的,剛剛挖掘出來的俑都是這樣的啊!”聽了導遊姐姐的話,我這才明白過來,不由自主地“喔”了一聲。

開心的時間總是那樣短暫,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要集合的時間,導遊姐姐看了看手錶說:“今天的遊玩到此結束,我們該集合上車了。”雖然我有點戀戀不捨,但還是無可奈何地跟著大部隊,結束了今天的遊玩……

秦兵馬俑之行

從韋曲出發沿西潼高速東行,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了傳奇的臨潼。烽火台上,周幽王寵褒姒,一笑失天下;華清宮裡,楊玉環、唐玄宗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神秘的秦陵,頭枕金山,腳蹬渭河,左是灞河,右有戲水。這些腦海中曾經深刻的記憶,讓今日重新踏上這個舉世矚目的聖地的我激動,震撼。夏秋之際,紅日染過的山,熱情,明麗,招呼著遠道而至的客人。

在一號俑坑裡,被擠擠攢攢的人潮湊擁著,小廣播裡傳來明快、清潤的聲音。說柯林頓訪華來這裡時,館長說:“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20xx多年前的地下軍陣吧!”翻譯的人卻譯成了“現在就請總統閣下檢閱這支地下部隊吧!”柯林頓幽默地點頭說:“這正是一個總統應該做的。”我情不自禁地思量,這一個個身材魁梧,威武雄健,形態萬千,栩栩如生,面容各異,形象逼真的秦俑,牽繫著多少人敬與愛的情懷。

上學的時候背《詩經 秦風》,中有這樣一句:四牡孔阜,六轡在手。根本就不知道,駕車人驅趕四匹馬,為什麼才能牽住六條轡繩今天終於眼見為實,眼睛貼著玻璃櫥窗的圍擋,我努力勘探“青銅之冠”的奧秘。原來每匹馬都有兩條轡繩,四匹馬一共是八條轡繩。中間兩匹馬內側的轡繩拴在車前的銜環上,其餘六條轡繩才抓在趕車人的手中。

尾隨了一個參觀團的導遊,聽他說,一號俑坑宏偉龐大,是這支地下部隊的主要力量;二號俑坑是戰車、騎兵和弓箭手的混合部隊,是這支地下部隊的精銳;三號俑坑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部。

我想多年前,如此強大的地下軍陣,向東而立,迎接每一天新升起的太陽。而今,它的身後,正安詳靜謐地睡著一代梟雄,始皇嬴政。是啊,一切被一切遺忘,一切又被一切追憶。看著摩肩接踵的遊人的身影,中國的,外國的,我對此時此刻雙腳正踩著的堅實的中華的大地,畏然起敬。一切中的聲響與攢動,怎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