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英雄為話題的議論文【三篇】

【篇一】

千古多少英雄,長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淚,感慨入杯酒殘尊。空餘壯志豪情,一朝血灑,悠悠。

——題記

青梅煮酒,為論英雄。然而,如何為英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曹操對劉備如是說。原來,英雄需要胸懷,需要謀略。再說西楚霸王項羽,曾經也何等輝煌,最後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無法逆轉。紅顏知己生死相別,自己也揮刀自刎烏江邊。倘若他能學越王勾踐,肯臥薪嘗膽,那么歷史也許就是另一種寫法,然而他不肯渡江,《霸王別姬》也成了京劇中永遠另人惋惜的一幕。所以,英雄必應能屈能伸,能吞能吐,方能成其大業,成其英雄。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原來,英雄需要心繫黎民。張憶謀的電影〈英雄〉雖然是虛構了幾個人物,卻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英雄形象。電影中,無名為了天下的百姓而放棄了刺殺秦王,儘管最後死於萬箭之下,卻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天下的安定,此謂真英雄。在中國冗長的歷史中,多少個朝代更替,這樣的英雄也無須我細數,就讓凜冽的長風緬懷他們。所以,英雄必應以天下為重,方能在百姓心中樹立不倒的豐碑。英雄是一座高山,每個壯心不已的人都在艱苦地攀爬。當終於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山頂,可以俯視別人的時候,他們似乎擁有了別人一生甚至幾世都無法得到的東西。可高處不勝寒,英雄們享受的最多的其實是孤獨,還不如當初在山腳下仰望。所以,現實告訴他們,英雄必應耐得住寂寞,在所有人都退縮的時候,他能毅然地前進。

那么,擁有了以上條件,是不是就能成為英雄?不然,俗話說:“時世造英雄。”如果沒有現實的契機,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那就只能是有心無力,壯志難酬了。在安定的年代,英雄也只能砍砍柴,賣賣菜。英雄似乎已經無用武之地了。

【篇二】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東漢末年,風雲乍起,戰事紛飛。其間,英雄人物濟濟,各地之首領,趁兵荒馬亂之際,就地稱王。於是乎,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百姓哀呼聲,奔走相告聲,泣之慟天,感之撼神。

其有一曹操者,如鶴立雞群,其文思才情之卓越,其文滔武略之出眾,其志向心胸之博大,亦為人嘆為觀止,自慚形穢,姑且其人有如此之膽識,蓋為天子所重用,其鋒芒初露也。

“獨自走下長坂坡,月光太溫柔,曹操不羅嗦,一心要拿荊州。”

後,曹操不甘寄人籬下,繼之“挾天子以令諸侯。”以鎮起義之名,誅袁紹,滅董卓,婦孺皆知。人無完人,曹操亦復如是。公元208年,敗於孫權,劉備,赤壁留下了他的終生難以抹去之痛,自是有統一中原之壯志,無統一中原之能力!悲哉!悲哉!曹操日日掩面嘆息。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沒法執著,有誰來煮酒?”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乃曹操晚年所作,慷慨激昂,其豪情躍然紙上,曹操已晚年,而擁有之才略不次於少時之瀟灑,嗚呼哀哉!怨天尤人。曹操一日不如一日。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曹操病重,回想一生之輝煌,“煮酒論英雄”仍令其回味悠長。“當今天下,亦你我稱英雄。”一句話,顯出曹操之豪放,自稱英雄,乃顯博大胸懷。當今天下,誰能為英雄?諸葛亮聰敏機智,鞠躬盡瘁,善莫大焉,可稱英雄?卻甘心為人臣子,一生為別人賣命,此人安能稱英雄呼?孫權沉穩安定,可稱英雄?卻無遠慮,亦沒有統一天下之氣勢,此人安能稱英雄乎?

三國出曹操者,才氣及豪情攝人魂。中國自古出英雄,曹操者當之無愧。

自兩千年後,後人為曹者之事跡美其名曰:此人乃真英雄矣!

【篇三】

你是否曾後悔遲到千年,無法在莽莽黃沙中策馬戈壁、揮戟殺敵?你是否曾遺憾身處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綠林中譜一曲美人如玉、劍如虹?你是否曾嘆息縱有千里之能,怎奈肉眼凡胎,伯樂安在哉!

是的,這個世界很小,英雄或許難覓用武之地,但英雄從不會失去馳騁的沙場,因為豪氣自在心中。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愛彎弓射大雕,他沒有雄鷹的翅膀,卻擁有比雄鷹更遼闊的天空。幼年喪父沒有*他,兵寡勢微沒有嚇倒他,他守著的是九畝草地,胸懷卻是九州熱土。而最終,他也問鼎中原,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飽含艱辛,我們說逆境造英雄,不如說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

因為心沒有倒,英雄成吉思汗沒有末路。

或許沙場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樣是英雄時代。

清朝名相張適玉曾在長城刻道:

“萬里長城萬里空,千古英雄千古夢”,比之各朝進士的風花雪月強說愁,不知多了幾分天下,多了幾分古今。因為英雄夢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爺手下鬱郁不得志的張適玉在雍正時大放異彩,成鴻鵠之志,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滿清社稷的中流砥柱。只要夢不滅,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時代終有一天會降臨。

再讀一讀金庸筆下的第一大俠“蕭峰”,他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卻是凝聚了千千萬萬真實人物的血汗的縮影。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今歷位英雄的本質,從被丐幫逐出,聚賢莊血戰七十二路英雄;到雁門關外為天下蒼生請命,他經歷了三起三落,經歷了從英雄到“遼狗”的悲痛,但他心中的豪情壯志、正義凜然不改,終成就了雁門外驚世一跳,成就了遼宋百年和平,成就了英雄人生。

他的心,他的理念,決定了他從逆境走向光明。這就是為什麼英雄沒有末路,因為他有一顆英雄的心。

回首中華民族的獨立歷程,毛澤東在“三人團”壓制下沒有倒;鄧小平在“三起三落”中激流勇進,對於這些英雄,永遠只有逆境,沒有末路,因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