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魯迅有多遠高中作文

曾經多次看到各種版本的魯迅作品,但就是不買,因為不感興趣。我印象中的魯迅,就是虹口區魯迅公園那座烏黑的雕像,生硬頑固,沉重冰冷。所以,對於他的文章,我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顧不上旅途的勞累,憑著模糊的記憶,從書櫥底部好不容易翻出了那本比我大整整16年的《魯迅全集》,那是我爸爸珍藏的。書頁早已泛黃,書角也翻捲起來,平時我連瞧都不瞧一眼的魯迅的文章,此刻卻捧在手心如獲至寶,那是因為我遊歷了紹興——先生的老家。

遊玩的時候只是單純的遊戲,而現在卻想來次神遊,讀著那些昨日我目睹過的地方在文中不斷出現,這種感覺很奇特,於是我後悔遊玩之前沒有仔細拜讀,到了那裡只拍張照,投下匆匆一瞥,只是遊玩,魯迅依然離我很遠。現在我有些惡補似地讀他的文章,也許是為了尋找昨日的紹興之游的點點滴滴,還無法能夠仔細地體味。

認識了《孔已己》,也像認識了一個那個時代的麻木不仁自甘墮落的書生,也是當時中國一大批文人悲劇命運的典型代表。

品嘗了那一味令人驚心的《藥》,令我深深體味到當時國人的迂腐愚昧和不開化。

回了趟《故鄉》,那西瓜地上戴著銀項圈、捏一柄鋼叉的少年閏土浮現在眼前,我和作者一樣感受到了隔世的悲涼。

翻開《阿Q正傳》看到的是他可笑的活和可悲的死。

於是只能在《祝福》里聽著祥林嫂一遍遍地訴說。

累了,跟著雙喜他們一同去看《社戲》,一同划船,偷吃羅漢豆……

啊,我終於相信魯迅的文章是不死的,沒有我想像中那么晦澀,難懂。我開始相信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好書是耐讀的,讀的人多了,變成了名著,那呈現出的旺盛生命力,那感染人的可以浸透人靈魂的生命力,讓人震撼,發人深省。正如《吶喊》,正如《朝花夕拾》……

我曾迷戀過那些所謂的悽美的愛情小說,魔幻小說,如同迷戀那一隻抹著濃濃的鮮奶的蛋糕,那層奶油能帶給人的味覺暫時的甜蜜,吃多了會膩,甚至反胃,它不能給飢餓的胃以安全感。

因此我想問問諸位,你的身體更需要蛋糕上的奶油還是奶油下的蛋糕呢?

想想現在的某些作家,一味追求情節來迎合讀者,使迷茫的讀者暫時進入一個虛幻的精神世界,然而故事結束了,留不下值得回味的東西,人們便又找不到方向。

倒不如去讀一讀魯迅,走進他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強烈的民族責任心,去感受他的陽剛之氣,愛憎分明……活著,爽一些。勇往直前,大步地走近魯迅,像他一樣對生活充滿執著,對明天充滿希望。

我讀魯迅,我希望離先生近一些,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