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全國卷1作文:有魚吃還捉老鼠

漫畫《貓有魚吃還捉老鼠》,描繪的是這樣的一幅場景:餐桌邊,幾隻貓在吃魚,只有一隻貓放棄盤子中的魚,在捉老鼠。其中的一隻貓說:“都什麼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並帶著一副譏笑的表情。另有一隻吃飽的貓,捧著肚子,一副不屑的表情。 這幅漫畫無疑是對當下社會現象的一種生動反映,如今社會經濟發展了,物質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改善了,就像那些貓兒頓頓有魚可吃了。而作為本性就是捉老鼠的貓,是不是還應該去捉老鼠?其實,這是暗喻人們面對優越的物質條件,還去不去付出勞動,還去不去奮鬥和拼搏。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總體來講,人類追求進步,追求文明的步伐什麼時候也不會停止。即使有魚吃了,也要去捉老鼠,去努力工作和奮鬥,爭取不但有魚吃,而且要吃鮑魚、吃更高級、更有營養的食物。顯然,那隻去捉老鼠的貓是只好貓,是只很有遠見的智慧貓。

滿分作文: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樑的低回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著奮鬥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鬥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鬥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誌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麼下雪總在夜裡?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亂。

貓被誘惑蒙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鬥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