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包包子

小時候,我一看見奶奶把工藝品一般香噴噴的包子端上飯桌,就忍不住伸出手,抓起包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可這些包子都是奶奶做的,我多想嘗嘗自己包的包子呀!我央求奶奶教我包包子。媽媽不相信,說:“你這個小寶貝想學包包子,那可就難了。”我就不信。 一天,奶奶說要教我包包子,我興奮極了,手舞足蹈地跟奶奶走進廚房。桌上早已放好了奶奶揉和的麵團和拌好的包子餡。奶奶開始示範了。她用手扯下一小團面,放在左手心上,然後將右手的手心按在上面。奶奶那雙粗糙的大手合在一起,做圓形搓揉動作。一會兒那不規則的麵團變成了圓滑的“湯圓”。這時,奶奶順勢把“湯圓”壓扁、按平,輕輕地攤在手上,圓圓的,像十五的月亮。她又用右手的大拇指摁在“月亮”中間,左手轉圈,右手摁窩。轉完後,“月亮”變成“小碗”。奶奶把餡挾進“小碗”,說:“怎樣包可是關鍵呀。”說完,她先用左手的後四個指頭托著皮,用大拇指來壓餡;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來扯皮和摺疊。奶奶把餡壓進扯起的皮里,右手食指就疊一下,立刻成了一個褶,一個又一個,奶奶疊了許多褶,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從她手中誕生了。放在手上,立體感很強。我心急如焚,迫不及待、笨手笨腳地學著奶奶做。結果只捏上了三個褶,放在桌上成了一灘爛泥。媽媽在一旁問:“怎么奶奶的包子褶多,又有立體感而你包的包子不像包子呢?”我還滿有道理地反駁說:“她的面粘性大而硬,我的面粘性小而軟。何況表面不同,內容一樣嘛!”一席話把大家逗樂了。奶奶又重新教我。我折起了五個褶、八個褶……,我疊的褶越來越多了,立體感也越來越強了。奶奶把我做的包子蒸好,大家爭先恐後地分享。這時,我心裡可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