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幸福感的作文

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這樣,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更像春回大地的腳步一樣不可阻擋!且把雪萊的著名詩句稍加改動:如果春天來了,冬天能不遠嗎?於是我們在每一個春天裡首先是信心和力量的復甦。恰巧,我們每年的“兩會”也都召開在這咋暖還寒的早春時節。正可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毋庸諱言,冬夜漫漫,我們也曾有過徹骨的寒冷,我們也曾有過亂眼的迷茫。但我們還是相信,“兩會”的春汛必將化作XX年的第一場春潮,必將化作“十二五”開局的第一聲春雷,“驚蟄”於蕭條而混亂的世界,“春分”給清冷而乾燥的人間。

我們總是期待“二月春風”,我們總是期待“兩會”召開。因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因為“兩會”正是描繪中國之春的生花妙筆。那么,我們究竟期待著什麼美好圖景呢?那么多的提案和報告歸根結底是在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民情民意呢?簡而言之,那就是“人望幸福樹望春”。溫總理的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字字千金,不僅激起與會代表的掌聲雷動,而且道出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這是真誠的表述,更是莊嚴的承諾。於是,這個春天所有的美麗和溫暖,這次“兩會”所有的記載和報導,都有這樣一個關鍵字:幸福感!

何謂“幸福感”?顧名思義,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是一種滿足。一個人的幸福感,主要來自於其所處的生存狀況、生活質量、價值觀念、教育程度、民主權利、參與機會、個性特徵、人際關係和未來預期等等。所以,幸福感是比較而來的:一種是縱向的自己和自己比,現在和過去比,發現富足、方便和優越了,於是就有幸福感;一種是橫向的和別人比,別人有工作,我也有工作,別人有房子,我也有房子,別人收入增加,我也收入增加,別人得到尊重,我也得到尊重,因此就感到很幸福。由此看來,幸福不僅是一種個人的感覺,而且來自於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

幸福感的基石除了gdp還有cpi等等。提高廣大民眾的幸福感,關鍵在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強調民生必須發展經濟和穩定社會。所以,無論何時何地講幸福,都不能離開發展和穩定。幸福感的主導是政府及社會服務功能。人民幸福與否,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起著關鍵的作用,現在老百姓許多不滿不甘和不屑大都與政府不作為或胡作為有關。因此,幸福不幸福,就要看政府。能不能為人民造福,不僅是政府的一種責任,而且是幹部的一種能力。幸福感的指數要“加權”,不僅滿足於物質需求,還需要公平和尊嚴。幸福感的關鍵是公平和正義,如果感覺不公平,老百姓的幸福感就會打折。另外,幸福感的測量要科學。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測量人民民眾的幸福感,也要做綜合分析。其中一條重要的工作,就必須從尋找“不幸福”的人下手,如果他們到感覺到幸福了,我們的社會才算有了真正的幸福感。

當然,無論政府還是民眾,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的享受者,也都是幸福的創造者。我們要樹立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幸福觀,以高尚的情懷和高雅的情操感知幸福,感恩社會。我們要把幸福感建立在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責任感上,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只求索取。要知道,幸福不僅僅是“感”出來的,更重要的是“乾”出來的,美國人的幸福主要是美國人乾出來的,韓國人的幸福主要是韓國人乾出來的,中國人的幸福壓根別指望美國人和韓國人。有首老歌唱得好:“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特別是對於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領導幹部來說,春天雖好,萬紫千紅都需要我們親手描繪;“兩會”雖好,千方百計都需要我們具體落實——切莫辜負了這大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