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說勤

說勤

勤,這個字眼大家都很熟悉。韓愈說過“夜精於勤”,意思是說,學習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好學;高爾基說過“天才出自於勤奮”,還有陶淵明的“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勤,對於積極上進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們能在勤學中探索奧秘。我們所說的勤,就是讓人們珍惜時間,勤於學習。

古今中外,但凡有造詣的人,他們的背後無不用辛勤的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勤”。

勤能出成果。蘇秦勤奮讀書,讀到深夜時,就準備一把錐子放在身旁,他用錐子刺大腿的方式以解困意。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了的科學家。春秋時期的孫敬“頭懸樑”的故事也流傳至今,他經過不斷地刻苦學習,成為了才學卓越、的政治家。我國的醫學家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用了長達三十年。還有馬克思的《資本論》竟然用了四十年。綜上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古今中外,無一例外。

勤能補拙。愛因斯坦小時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說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為“天才”的不正是這個“勤”字嗎?愛因斯坦深信“天才出於勤奮”。他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笨拙”,為了徹底弄清一個問題,他比別人要多花幾倍的時間,終於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的同學小瓊,別人都說我比他聰明,平時背一篇課文,我總是比他先背會,然後把書丟在一邊,而小瓊卻一直在背,直到徹底熟練為止。結果,老師每次檢查背誦,他都比我得分高。這說明“勤能補拙”是一條*不破的真理。

無數事實說明,勤奮是燃起智慧的火把。勤奮者,把知識匯成江河;而懶惰者,只會消磨時間,望知識的海洋興嘆了。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勤奮好學,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才。